-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月故事: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在追求快节奏的今天,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沉浸在手工艺的世界里,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艺,淬炼心性,用“美”回报时光与岁月。他们用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本期,鼹鼠老师要带大家遇见那些默默无闻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人。透过他们,我们会了解到“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了解到他们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沉静而朴实的生活,和纯粹而卓越的工匠精神。
修故宫的人
在故宫文保科技部,这里的人反复谈到的是磨性子。静心不妄动,专注身心合一,这既是一种手工艺,也是一种修行。青铜器修复师王有亮刚来故宫工作的时候磨复制品,整天都在拿砂纸磨,最后磨得指纹都没有了。裱画室的修复师杨泽华讲磨刀要不厌其烦地磨,磨完以后,挑刮纸,宣纸一刀100张,一页页地挑,把纸上的小沙粒脏东西挑掉,挑完这100张,调个面儿,再把另一半一张一张挑干净。
修补文物是个枯燥的过程,最大的基本功就是耐心。一件青铜器碎成100多个蚕豆大的碎片,一个位置不对就没法拼起来;古字画修复揭画,有的要揭一个月两个月,急不得恼不得;而临摹古画的修复师一辈子也临摹不了几张成功的作品。
纸寿千年,卷寿八百。如果没有一代代裱画师的妙手回春,800多年的《清明上河图》早在历史中灰飞烟灭。1973年,故宫博物院启动《清明上河图》修复工作,杨文斌主修。上次修复还是在明代,对着眼前伤痕累累、布满灰尘的古画,高高的杨文斌弓着背戴着眼镜,用排笔蘸着水,慢慢洗去蒙尘。接下来的两年中,他一直这样站在工作台前,1974年底,才修复完成。
修复的同时,还要以临摹方式保存。1962年,荣宝斋的陈林斋和冯忠莲奉命临摹《清明上河图》,当时规定文物不能出宫,他俩只能隔着玻璃用放大镜细看,然后贴着照相师傅拍的黑白照片构图,对照原件和照片一点点临摹复制,临摹了四年多,“文革”爆发,临摹工作中断。1976年,故宫再次启动临摹工作,这时冯忠莲年届花甲,眼力和臂力都有所不济。因为中断十年,临摹部分的绢素色彩发生了变化,但冯忠莲凭着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使临摹丝毫看不出间隔十年的痕迹。1980年,《清明上河图》临摹终于完成。
从1962年到1980年,冯忠莲生命的巅峰都用来临摹一幅画,看起来数量很少,但是临摹的是这样一幅有八百年历史、历经政权更迭、数次战火的国宝真迹,那么他生命的质量又辉煌得惊人。
一代一代顶级的文物修复师就是这样,格物致知,物我两忘,沉入工匠无名无我的广阔时空中,个人变得渺小,但以另一种方式接近永恒。
素材运用方向:手工艺是时间的艺术。“专心、耐心与静心”“时间与永恒”“手工艺的精神”等作文适用于这些文物修复师的故事。
老唐的“神话”
71岁的农民唐以金以一己之力,实现了一个古民居异地重建的当代“神话”。
奔流不息的灌阳河古时曾是连通桂林西北地区的水路主航道,随着岁月变迁,昔日的辉煌早已消逝。可如今的西岸旷地上,却奇迹般矗立起一座座青砖青瓦飞檐翘首的古民居,这是唐以金默默耕耘5年异地拆迁修复而成的心血之作。
自幼家贫的唐以金16岁跟着老匠师们学习木砖瓦工,老匠师精湛的技艺让他深深着迷。在走街串巷讨生活的几十年间,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本能地留心当地的老建筑。
2009年,唐以金偶然得知,一组清代民居建筑群由于湘桂铁路扩建将被拆除,他风尘仆仆赶过去时,挖掘机已经铲掉了堪称桂北地区古建精品的古宅门楼一角,精美的雕刻瞬间碾为粉尘。老唐当场横下心来,拿出自己打拼多年的积蓄也要将古宅买下来异地重建。
不顾子女的反对、文物贩子散布的谣言和村民的疑虑,老唐殚精竭虑排除万难,逐一拜访了20多户村民,最终艰难地买下了古民居。
正常情况下,绘制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的古民居群落?D纸,至少要半个月,但老唐硬是三天完成了。第四天,天刚蒙蒙亮,他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古民居拆除的编码下架工程。
拆解容易复建难,180多车、数万个构件,如何能做到一丝不差地原样复建?年近古稀的老唐却凭借一个匠人的惊人悟性做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古建筑修复是极为专业的工作,很多手艺到现在也失传了,老唐边建边学,不断摸索,力图重现古建筑的原汁原味。自2010年开工以来,他全身心扑在古宅的修复上,集设计、施工和监理于一身,事事亲力亲为。让他骄傲的是,这组古民居对原材料的修复率高达98%。“几乎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古建专家都惊叹,怎么能复原得这么到位!”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老唐对古建筑的悟性极高,是真正能跟古建筑对话的人。他心怀敬畏心的修复,使得这组古建筑具有了某种神性的光辉。
素材运用方向:老唐在和时间赛跑,终其余生,仍将继续。他的故事适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忘初心”“保护传统”等作文。
年画风云
陕西凤翔县,据考证,做年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