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毒力不同的核盘菌产草酸、果胶酶的比较.pdfVIP

两株毒力不同的核盘菌产草酸、果胶酶的比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8,30(2):5~8 Amino Acids& Biotic Resources 两株毒力不同的核盘菌产草酸、果胶酶的比较 黄 娟 ,李国庆 (1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对强弱毒力不同的核盘菌Ep一1PNA5和Ep一1PN的主要致病因子草酸和果胶酶的产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 现强毒力的Ep一1PNA5和弱毒力Ep一1PN都可产生草酸,并且在发病油菜活体组织上,弱毒力Ep一1PN的病组织中的草酸 含量高于Ep一1PNA5病组织;两个菌株在发病油菜活体组织上的果胶酶产量没有差异,但在诱导培养基中Ep一1PN菌株比 Ep一1PNA5的果胶酶产量高。这一结果表明弱毒力Ep一1PN菌株毒力的衰退并不是因为其所携带的dsRNA因子抑制了草 酸和果胶酶所产生的。 关键词:核盘菌;毒力;草酸;果胶酶 中图分类号:$4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376(2008)02—0005—04 .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种群的弱毒株在欧洲的板栗疫病的自然平衡和生物 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在我国南方油菜产区引起 防治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J。作者以前的研 油菜菌核病,其发病率一般在10%~30%,严重时 究显示,核盘菌毒力的衰退与其所带dsRNA因子有 可高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减产10%~70%,含 关,这种dsRNA因子和病毒类似,强毒力的核盘菌 油量降低1%~5%,严重影响油菜高产优质,造成 不携带,而弱毒力的核盘菌一般带有。但是对于这 巨大经济损失 。 种dsRNA因子如何影响核盘菌毒力还不是很清楚, 过去的研究表明核盘菌主要致病因子是草酸毒 本文比较了不携带有dsRNA因子的强毒力核盘菌 素和果胶酶 J。草酸的存在为真菌在巨大选择压 株(Ep一1PNA5)和携带有dsRNA弱毒力的核盘菌 力下不同环境中的存活提供条件,并在真菌的新陈 株(Ep一1PN)产生草酸和果胶酶的情况,为揭示核 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吴纯仁等(1991)对感病 盘菌毒力衰退机制和利用弱毒菌株进行生物防治打 寄主组织中草酸的积累和分布进行了研究,证明了 下基础 草酸在油菜菌核病中的致病作用,发现不同感病程 度的品种组织内草酸含量的变化不同,在同一时间 1 材料和方法 内高感品种的草酸积累量显著高于低感品种 J。 1.1 材料 果胶酶是病原物产生的对寄主的细胞壁组分有降解 1.1.1供试菌株 作用的酶类,它能使真菌穿人并侵染寄主植物组织。 核盘菌菌株Ep一1PN(弱毒力,带有dsRNA因 Rollins等(2001)认为草酸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 子)和Ep一1PNA5(强毒力,不带有dsRNA因子), 酶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对核盘菌全部致病力的发挥 采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寄主为茄子(Solanum me1. 是至关重要的 。 ongena L.) 真菌弱毒现象是指真菌的毒力或侵袭力被弱化 1.1.2培养基 的现象。现有的研究报道表明,植物病原真菌毒力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各成分质量分数 的衰退与真菌病毒、dsRNA因子、真菌质粒或线粒 (PDA):土豆20%,葡萄糖2%,琼脂2%; 体DNA突变等有关系。真菌的弱毒特性可以通过 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各成分质量分数 菌丝融合或无性繁殖的方式在病原菌群体中传播, (PDB):土豆20%,葡萄糖2%; 这一机制使其可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例如引 诱导培养基:KNO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