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县朱利安民俗风俗
古郡民风
古老的土地孕育了古朴淳厚的民风,翻开古郡巨鹿的历史,先人的古道热肠,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种种高尚举止,至今历历在目。这是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继承、运用和发扬,以今日淳朴的民风,文明的县风,为后人留下一笔更加丰厚的精神财富。
时苗留犊
时苗,东汉建安时被朝廷命为寿春令。赴任时用一牛驾车到寿春,一年后,老牛生下一头小牛犊。时苗奉命调离寿春时,对父老乡亲们说:“我刚来的时候,只有一头老牛,没有这头牛犊,这是在寿春的土地上生的,应该留给你们。”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明朝时在巨鹿任知县的王恽曾为此题诗一首:
清白居官志不贪,故教留犊在淮南。时人莫作沽名诮,千载何曾见二三。
姚东照捐粮助战
姚东照,明末秀才,贾庄村人。明兵部尚书卢象抗击清兵,驻扎在贾庄村时,由于军粮接济不上,将士们一连4、5天没有吃过饱饭,饿得浑身无力,上不去战马,拿不动武器,无法应战。姚东照捐出自己的700斛(20000斤)粮食充作军粮,将士们才吃了一顿饱饭,于是才有了惊天动地、英勇悲壮的贾庄之战。
董继芳“不愧人子”
董继芳在家孝敬父母,在外诚信讲义气。他父亲在明崇祯年间曾向吉梦川借贷百余金,因家贫,始终还不起这笔贷款,吉梦川也不追讨。到清顺治年间,二人几乎同年辞世。董继芳说:“父债子还,如果再这样长期拖下去不还,死后有什么面目去见父亲!”于是,他要把宅子抵给吉梦川的孙子吉惠迪。惠迪说,从不知有这回事,说什么也不要,继芳硬给了他。有一年大旱,粮食歉收,惠迪家业败落,为度灾荒,惠迪把宅子转卖出去,但房价不满百金。
继芳听说这事后,找到惠迪,说:“多年拖欠你们的债,受照顾已经不少了,赔了利息也就算了,如果再赔本,实在过意不去。”说完,他随手拿出钱来如数补上。惠迪说什么也不要,继芳就托德高望重的老人和乡绅出面劝说,惠迪才勉强接受。当时的县官叫陈子明,他了解到这件事后,感叹不已,对董继芳的品行给予充分肯定,并给董继芳家挂上匾额,予以旌表,旌文为:“不愧人子”。
袁士卿孝友兴家
袁士卿,明朝人,为人孝谨友善,轻财重义。他有个年幼的弟弟,母亲非常喜爱他,士卿领会到母亲的心意,把100多亩好地全部让给弟弟。后来,由于他勤劳肯干,不怕吃苦,又善于经营,几年后也发达起来,成为巨富。每遇孤独无靠、缺衣断粮的,他送衣送粮,善加抚恤,得到乡亲和官府的一致好评。为奖励他的善行,朝廷赠封他为文林郎(正七品文官,虚职)。
王楫自省如过堂
王楫,字济川,号黄生,生性刚直,持己待人,严格按规矩办事,每天晚上都要进行自我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就像过堂一样严肃认真。读书学习追求心得,反对寻章摘句,书法酷似王羲之。80岁的时候,五尺大字挥笔立就,有龙跳虎卧之势,在京师无人不识。他乐善好施,送医送药,资婚助葬,一生积德行善而不求报。92岁的时候,被朝廷任命为怀柔县教谕,尚未赴任就去世了。
武壮国热心公益
武壮国,字振庠,清朝人,县学生员,为人胸怀坦荡,重义气。那时候漳河经常淹没农田,百姓因此流离失所,为此,壮国提议修一条长堤,阻挡漳水。他写好呈请递到县衙,恳请知县简上向两院申请,终获批准,连忙督促沿河52村分段修堤,很快一条纵贯全县南北的大堤修成了,有力抵御了漳河水患。
张凤清捐建义学
张凤清,清朝人,为人孝谨。母亲患病卧床,他亲自侍汤进药,一连几个月和衣而卧,随时听候母亲的召唤。
有一年闹大歉年,不少人家都揭不开锅,他拿出900多缗钱(一缗等于1000文),挨家挨户送到困难户手里,乡亲们靠这份活命钱度过灾年。他又捐钱1000多缗,购置了90亩地兴建义学,供乡亲子弟上学。
张守节忍辱全友
张守节,清朝人。一生爱好读书学习,但只为明白事理,不去追求功名,常常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一次,他一个姓李的朋友买了几斤银子,存放到守节的家里,就又出去做生意,守节也有事出了门,几天后,李姓朋友回守节家取银子,把家里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可就是不见那几斤银子的影儿,李姓朋友说是守节家的人把银子藏了起来,企图据为己有,守节的家人说从来就没见什么银子,双方争执不下,就要告官。正在此时,守节从外面办事回来,听了争执的原因后说:“这银子是我拿去用了,告什么状,等你回家的时候,我把地典当出去,还你的银子就是了。”
几个月后,李姓朋友的父亲跑买卖回来,这个姓李的朋友就把发生在守节家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一听,着急地说:“冤枉人家了!赶快把银子给人家退回去,给人家赔礼道歉!”原来李姓朋友的父亲要外出跑趟买卖,本钱不够,就把这几斤银子拿走了,但他既没对守节说,也没告诉他儿子,于是造成了这么大的误会。
杨文炳补失救妇
杨文炳性情友善。弟弟患癫痫,他非常心痛,对侄子辈更加关心呵护。分家的时候,他把家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空身出门。堂弟的孩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