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作基础之作者论
在感受生活与自由写作中构建精神家园写作概论 文法学院 2013年4月 作 者 论 第一节、作者――写作活动的中心 一、作者是写作行为的主体 写文章的第一个原则:有感而发。作者对于生活现象的不同感受, “知觉”不同指向,显示了作者各自不同的“知觉”个性。 古罗马诗人朱文纳尔:“愤怒出诗歌; 曹雪芹著书《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歌德因失恋而痛苦 “几乎无意识地”写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弗洛伊德:文学的补偿功能。 “文章憎命达”,“人穷而后诗工”。只有在生活中煎熬过、折磨过、爱过、恨过的人才能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才能写出真切感人的东西。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说诗“多出于古穷人之辞”。“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苏轼《次韵和王巩》:“谪仙窜夜郎,子美耕东屯。造物岂不惜,要令工语言。” 陆游《读唐人愁诗戏作》:“天恐文人未尽才,常教零落在蒿莱。” 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不同的生活感受引发不同的写作欲望和构思 曹禺曾说他写《雷雨》时,“并没有明显地认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动笔之前,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影象”,“一种复杂而不可言喻的情绪”。 王蒙在谈到他写《夜的眼》时,也认为自己的感受“讲不太清楚,有点朦胧”。 第二节、作者的素质和修养 对写作活动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的,是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 余秋雨 《白发苏州》:“你看大明亡后,唯有苏州才子金圣叹哭声震天。” (一)、作者的心理素质 指表现在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等等。 气质、性格、兴趣对作者的生活感受、写作冲动、构思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是有影响和制约作用的。 1、作者的气质 个人“表现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 与写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巴甫洛夫关于“纯粹用于人类的类型”的划分,即思维型、艺术型和中间型。 思维型的作者,善于说明和议论。 艺术型作者,长于描写和叙述。 中间型的作者可从事理论写作,也可从事文学写作,还可发探兼有的忧势,将说明、议论和描写、叙述融为一体。 2、作者的性格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明朝李贽《焚书·读律肤说》:“盖声色之来,发于情性,由乎自然”,“故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扬,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有是格,便有是调,皆情性之谓也”。 3、作者的兴趣 郭沫若:“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鲁迅说他的文章,哪伯是极短的杂文,都是绞尽脑汁,用“血”和“生命”换来的; 托尔斯泰:作家的笔不是“蘸着墨水”,而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在写作的”。 高尔基常提起诗人纳德松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了。” 在写作活动中,既要正视并发挥先天性的不同条件,又要通过实践调整并改善后天性的各种影响。 (二)、作者的政治素质 人的政治素质主要指人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它是反映人的社会聚合力状况的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节操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内容。它对于写作活动的影响和制约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文章表现的思想感情正是由这里派生的。 蒋子龙《内功与外功》;“小说是作家灵魂的自白,多高明的作家也不可能用笔墨把自己的灵魂和人格包藏起来。” 1、作者的道德观念2、作者的思想品质 余秋雨“硬伤:文革写的《走出彼得堡》、《新发现的鲁迅先生的两篇轶文》、《鲁迅传》等; 余杰:《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 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 命题; 苏轼说苏辙“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朗吉努斯《论崇高》说崇高的风格来自崇高的人格。 法捷耶夫:“毋庸争辩,个人品质——作家的才力、修养、智力的发展的趋向、气质、意志以及其它的个人特征,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都起着重大作用。” 鲁迅:“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不同的看法: 文格与人格完全是两回事,艺术与道德是两回事。真、善、美各一范畴,互不相关。人文分离; 刘 邦:《大风歌》何其壮阔,却是无赖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