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药二冲刺.docVIP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药二冲刺

药圈整理资料,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不要用于商业! 第一章 YAOQ.NET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一、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发掘整理祖国药学,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质量鉴定是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检验。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 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 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14、维药雪莲花、伊贝母、阿魏、紫草、 甘草、锁阳、肉苁蓉、孜然、罗布麻等 。 三、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1、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一致即为适宜采收期,不一致 有效成分高峰 期是最适采收期 四、各类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各种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1、 根和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及春初 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2、 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3、 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 4、 叶类多在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采收 5、 花类一般在含苞待放或花初开时采收 6、 果实种子类 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 在果实成熟时 《中国药典》和部颁标准是我国法定的药品标准 ,其中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 采收 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 、经 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 制定质量标准按照 “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的原则。 中药质量标准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 YAOQ.NET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一、重要的本草著作 7、 全草类多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8、 藻菌、地衣、动物类采收情况不一 9、 矿物药全年均可采收 。。 然后重点记特殊药材的采收时间如 延胡索 5—7 月植株枯萎时采挖; 皮类苦楝皮秋 冬两季采挖,肉桂春、秋各采一次;杜仲、黄柏采用 “环剥技术”;花类:分别在含苞 待放时(如金银花、槐米 )、初开时(红花、洋金花) 或盛开时(菊花、番红花) 适时 采收。果实:枳实、青皮采收幼果。全草类:有的在开花时采收(荆芥、益母草)。藻、 1、《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有葛、苓、芍药、蒿、芩等 50 多种药用植 菌、地衣类:茯苓立秋后,冬虫夏草在夏出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收 。动物类:桑螵 物的产地,采集、性状等知识。 2、《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成书年代约在西汉时期。 3、《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成书于公元 500 年左右,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 表作。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本书对药物的产地 、采收、形态、鉴别有 所论述,开展了对药物基源的考察,有的还记载了火试、对光照视的鉴别方法。 蛸在三月中旬前卵鞘未孵化时采收等等。 五、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 1、拣、洗 2、切片:适应于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肉质的果实类、坚硬的藤木类等 ,但是对于 某些具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容易氧化的药材 ,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或长期贮存。如当 4、《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 21 人主持编 归、川芎、常山、槟榔 等。 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 ,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成书于唐代,隋唐 3、蒸、煮、烫:适于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 。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 时期本草代表作。新增 114 种,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 下了基础。 5、《开宝本草》宋代,刘翰、马志等编撰。 至透心,太子参沸水中略烫、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熏硫可使药材增白、防霉; 如:白芷、山药、天麻、川贝母等。 5、“发汗”可使药材水分向外挥发,促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 6、《嘉佑本草》和《图经本草》宋代,《嘉佑本草》为掌禹锡编辑,新增 99 性;如厚朴、杜仲、玄参、 续断、茯苓等 种药物,后苏颂校注药种图说 ,编成《图经本草》为我国第一部注图本草 ,对药物 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首创版印墨线图。 7、《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最完整的一本本草专著。载药 1746 种,新增药 物 500 种。该书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鉴定知识。 6、揉搓玉竹、党参、三七等 7、干燥适于大多数药材,干燥的方法有烘干、晒干、阴干等。 《中国药典》规定,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以,用“干燥”表示。晒干,适于不 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 60℃);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 “阴 8、《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载药 1892 种。其中新增 374 种,附图 1109 幅, 干”或“晒干”表示,少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