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翁方纲对-吟咏性情-命题的回归与修正.pdf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
翁方纲对“吟咏性情”命题的回归与修正
唐 芸 芸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吟咏性情”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传统命题,而翁方纲的诗歌被指责缺乏性情,实则其在理论论述中,
对“性情”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用“缺乏性情”来批评“格调”和“神韵”,要求与创作主体当下的情感切
合,即“真”;而情感之出,强调对“事”本身的,即“正面”的摹写;并最终归为温柔敦厚的诗教,特别强调忠孝问
题,强化了最传统的诗言志观念。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翁方纲用“事境”概念将“性情”与“学问”联系起来,成功
地解决了学问入诗的问题。
关键词:翁方纲;吟咏性情;事境;学问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29(2017)03—0038—08
翁方纲对于传统诗学命题“吟咏性情”的回归,在理论的梳理上,破除了明七子及清初诗人一直绕
不开的性情与格调的问题,直击明七子的理论弱点。 他将“性情”和“理”、“雅正”等相连。 具体而言,就
是对“真”的强调。 而且翁方纲还扩大了“性情”的内涵,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在心为志”,“己”之心而
已,而是用“事境”一词,包含了时间、地点、事件、甚至与之有关的学识等,这样的扩大,丰富了“性情”唯
一性的内涵,体现了一种对“格调”说更彻底的反驳。 在对明七子诗学的反驳中,人们必然会重新审视
文学史,尤其是宋诗的审美特征,以及文学史传衍的规律。 人们已经将性情之真作为诗歌的最高要求,
只要是表现“真”性情的宋诗,那么其价值就有被重估的可能。 翁方纲也是沿着这条思路走的。
一、“性情”与“格调”
明代七子充分暴露其诗学主张的弊端之后,公安派、竟陵派都各出奇招,但是仍然没有彻底纠正诗
学方向,甚至走向另一歧途。 明末云间派、西泠十子等,对明七子诗学进行修正,但仍然坚持格调优先的
大原则,只在细节处稍作变动。 于是,清代对明代诗学的反思,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复古诗学,及其影响下
的唐宋诗之争。 对明七子的批判,成为清代诗学家们在回顾文学史时绕不开的话题。 清人注意到了明
代的门户之见,他们在表述诗学观念时,重视的是对诗歌史事实的回顾,及对当下诗坛的影响,更不会因
为门户畛域而变得牵强甚至执拗。 清人对明七子诗学的批评的集中点,就在于其缺少性情。 翁方纲也
是如此。 除了适应清代诗学的主流,号召回归“吟咏性情”外,他还为这一传统命题在当下的使用提供
了理论基础。
清初人们对明七子的批驳集中于其性情的缺失。 而古人之格调毕竟无法绕过,后人仍然会在诗歌
典范中求得写作真谛。 所以,渐渐格调与性情的综合,虽然承认了性情的重要性,但始终无法摆脱格调
- -
收稿日期:2017 02 25
作者简介:唐芸芸(1982—),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诗学。
基金项目:2014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翁方纲诗学与清代唐宋之争研究》(批准号:2014PY36)。
·38 ·万方数据
的笼罩,徘徊在二者之间。 这样的讨论,终究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击中格调派的要害。
而事实上,明七子并不反对性情,甚至也强调性情。 因为“吟咏情性”正是亘古不变的诗学传统。
明七子如李梦阳、王世贞等,论诗也谈到情感。 但是为何他们的诗歌后人认为是缺少性情的呢?
原因就在于,在七子的诗学中,存在着性情与格调的矛盾。
格调派对于文学史的把握,总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即“格”和“调”。 这样的好处是,在学古的时候操
作性比较强。 但后果当然是,诗歌创作都出之以古人面目。 在七子的诗学中,其用“我情”是被尺寸古
法限制的。 似乎是文学史的典范给适时的创作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属于个人的“性情”在其中无法自由
回转。 性情与格调在七子诗学中成为一对矛盾。 虽然七子不否认性情,但是显然是性情屈从与格调,或
者说认为“自己的性情可以有古人面目”[1]123 ,惟其如此,才能暂时圆通传统命题“吟咏性情”与模拟格
调的矛盾。 但这显然是不对的。 也就是说,要重新拾起“吟咏性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inux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 第四版 项目3 文件和目录的管理.ppt VIP
- 医学课件-肝功能衰竭.pptx VIP
- 《保教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pptx
- 肝功能衰竭医学科普.ppt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中学九年级(上)开学数学试卷(含详解).pdf VIP
- 《肝功能衰竭》课件课件-2024鲜版.ppt VIP
- 通桥(2014)2132-Ⅳ(跨度31.5m) (附条文及目录 ).pdf VIP
- 儿科学麻疹病例分析,病例导入法.docx VIP
- 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参考).docx
- 24012NDS00 NDS试验测试标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