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娘”与“妈”考释
摘 要:由“姑娘”亦可指称“姑妈”这一问题,探究“姑”“娘”“妈”“姑娘”以及“姑妈”等词的本义及演变发展义,并分别从共时和历时角度探究词汇在使用过程中词义的发展与变化。
关键词:娘 妈 姑 姑娘 姑妈
2015年央视春晚小品中,一个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听到大山叫她“姑娘”,不乐意了,说“大山,你懂不懂中文,你该叫我姑妈,在中文里,娘等于妈,所以你应该叫我姑妈”,大山被迫喊小姑娘“姑妈”。以我们目前的认知来看,“娘”与“妈”二字,意义相同,皆指母亲的意思,但为何当“姑娘”一词被说成“姑妈”时,我们就无法接受呢?“姑娘”为何又可以指称“姑妈”呢?这还得从“姑”“娘”“妈”等字的字形以及词源说起。
一、说“姑”
“姑”,形声字,从女,古声。《说文》:“姑,夫母也。”段玉裁注:“《尔雅?释亲》曰:‘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可见,“姑”原本是对丈夫母亲的称呼。发展到如今,“姑”表“夫之母”义被“婆婆”一词取代了。“姑”字后指父之姊妹,《尔雅?释亲》:“男子称父之姊妹亦称姑,称妻之母曰外姑。”刘熙《释名》亦有记载,“父之姊妹曰姑。”我们可以发现,“姑”成为“父之姊妹”这一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词,与我们现在的称谓词“姑妈”“姑母”相同,“姑母”作为“姑”的主要义项,一直沿用至今。但是,为什么它与同为母亲义的“娘”“妈”复合,就会产生不同义,甚至产生误解呢?下面我们说说“娘”与“妈”。
二、说“娘”
“娘”的字形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字典》中收录“娘”字,字形为,释义为“妇娘示三。妇娘,人名。”是“良”,纯洁美好之义,指“女”。甲骨文中的“娘”是一个专用名词,用来表示女性的名字。与我们现在的“娘”有“母亲”义不同。《说文》:“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尼吕切。”魏晋南北朝时期,“娘”产生了“女性”义。《玉篇?女部》:“娘,少女之号也。”“娘”最初的意思是表示年轻的女子。
《说文》中未收录“娘”字,收录“??”字,释为“烦扰也。一曰肥大。从女,襄声。”《说文》对“襄”的解释为:“汉令,解衣耕谓之襄。”意即“襄”的本义为将衣服正面的纽扣扣合在一起,形成互襄,因而有“襄合”之义。观其字形,金文作,如外衣包裹之状,意为“包容、包裹”。“女”和“襄”结合在一起,即表示“身体包裹着婴儿的妇女”,由此产生“母亲”义。《说文》又曰:“按广韵,??,女良切,母称。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唐人此二字分用画然。”可见,“娘”作为“母亲”的义项实为假借“??”而来。古无“娘”字,本作“良”,借“??”为“良”,后造“娘”字代替“??”字表示“母亲”义。“娘”有“母亲”之义,如《云溪友义》:“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又如《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
“娘”亦指称“长一辈的已婚女子”,如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娘以指叩门。”“娘”也是普通妇女的通称,如“大娘”“厨娘”“渔娘”等。
三、说“妈”
《广雅?释亲》:“妈,母也。”《玉篇》亦云:“妈,莫补切,母也。”“妈”的本义是指母亲,该义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的训诂学著作中,可见在此时期“妈”同“母”“娘”一样,成为指称母亲的称谓词。自唐以来,“妈”作为母亲义逐渐出现在文献中,但不同的是,“妈”字很少单独使用,通常词根重叠,作为双音节词“妈妈”来使用,这也体现出它极强的口语性。宋代以后,“妈”成为通用称谓词,用来指称母亲。同“娘”字一样,在词义演变过程中,“妈”的词义是逐渐扩大的,后也用来称呼女性长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如“姨妈”“舅妈”“大妈”“奶妈”等。此外,“妈”还指中年或老年女仆,我们所熟知的有“张妈”“李妈”“老妈子”等。
通过对“娘”和“妈”二字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二者都有“母亲”义,而且两字的意思相近,仅从字面意义上看可以认为“姑娘”与“姑妈”同义。那么,“姑娘”一词的词义发展又如何呢?
四、“姑娘”的词义发展
“姑娘”一词是由“姑”和“娘”二字复合而来。“姑”和“娘”早期作为单音节词语使用,“姑”指“父之姊妹”,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是十分常见的;“娘”的字义是逐渐演变的。有“姑母”义的“姑娘”是并列复合词,其中“姑”继承了“姑母”本义,“娘”作“母亲”义主要参与构词,几乎没有“娘”的最初义――年轻女子。如《清平山堂话本》:“原来姑娘死了姑夫,与儿子开着饭店,当见侄儿,来家同坐。”[1]又如《老残游记》第八回:“姑娘者,姑母之谓也。”[2]
后产生了“姑母”和“姑妈”这样的亲属称谓词,替代了有“姑母”“姑妈”义的“姑娘”,因而“姑娘”词义发生变化,产生了泛指年轻女子的义项,这源于“娘”的本义主要参与构词。例如《红楼梦》中称黛玉、宝钗、探春、迎春、惜春等主子小姐们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