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岑拯:架设天梯.doc
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
岑拯:架设天梯
【题记】
这群人吃饭,挺有意思。
“服务员,把点心分成两个盘子吧,转盘两边各放一个,呈轴对称。”
“对,就像长三丙(火箭)的两个助推器。”
“哈哈哈哈……”
你猜到他们是谁了吗?没错!搞火箭的人。
吃着饭,依旧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让你看不清生活和工作的分界,但看得清快乐和工作的交融。
我们在电视上见过这种快乐:在嫦娥二号卫星升空半小时后,发射环节宣告成功。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和他的团队笑容灿烂,掌声一片。
镜头背后,他们又在做什么呢?其实,当夜他们并未狂欢,只是像平常周末一样,来一小罐啤酒,然后回到忙碌的工作常态中。
他们的快乐,不猛烈,但一直都在。架设天梯、托举卫星,让人类飞得更高更远,拥有这样一份成全梦想、缔造奇迹的职业,即使埋头耕耘,它不也是爬犁之下汩汩流淌的快乐之泉么?
所以,当岑拯的同事告诉我:“他爱笑。不管多忙多累,总爱笑着。”我相信。而事实上,在接受《文汇报》专访的时候,他真的始终带着明亮的笑,带着一种近乎陶醉的美好神情,聊着他热爱的火箭。
读他的笑,让我们试读航天人的情怀。
■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是将嫦娥二号卫星送达月球的关键。中国航天史上首次使用这一技术就获得成功,这意味着我国不但可以推进卫星“落”和“回”阶段的后续探月工程,而且为我国今后有条件时进行火星、金星等深空探测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受铁路运输的限制,目前在飞的火箭直径是3.35米。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制造、发射基地将依海而建,火箭将可以突破3.35米直径的限制。目前正在研制直径5米的火箭,推力更大,有望在数年内实现首飞。未来必须有新一代小、中、大等不同运载级别的火箭,来满足不同类型卫星的发射需要。此外,火箭推进剂的“无毒无污染”和“一箭多星”也是发展的趋势。
飞得更远
中国航天博物馆新增了一件藏品——一面红旗,写有两个大字:“成功”。
这是今年8月30日、嫦娥二号卫星出征仪式上,岑拯接过的“成功旗”。
英雄凯旋,他又将在本月月底的庆功会上,接过一枚功勋章。
“成功旗”可以寄托良愿,庆功会、领奖台、功勋章却不会滋生懈怠。如同人类对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从古到今,永不疲倦: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万户飞天的悲壮故事,美国莱特兄弟的航天试验,阿姆斯特朗留给月球的第一枚脚印……中国的航天人,在“神舟”两度飞天、“嫦娥”两度绕月之后,又将仰望何处?
航天博物馆的展厅中央,几枚火箭实物直指顶幕,灯光模拟的夜空中,一轮明月亦真亦幻。他们仰望的,是不落的明月么?
文汇报:您是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长三甲总指挥、长三丙总指挥。先给读者解释一下其间的关联。
岑拯:确切说,我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总指挥。这个系列包括长三甲、长三乙和长三丙。它们是用来发射高轨道卫星的,这种轨道的近地点达两百公里,远地点达三万六千公里以上。绕月探测需要长三系列火箭作为进入深空的天梯,每个项目总得有个领头的,所以我就成了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的总指挥。
文汇报:简单说说这三个型号的区别吧。
岑拯:从外形上看,长三甲没有助推器,长三乙有4个助推器,长三丙有2个助推器。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来说,也就是在这个轨道星箭分离时,卫星的重量分别是2.6吨、5.5吨和3.8吨。大家可能奇怪,怎么不是递增的呢?应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我们在1996年就推出了长三乙。长三丙是后来研制的,2008年4月才完成首飞,是老三。它的运载能力居中,能够更好匹配相关重量级的卫星。
文汇报:嫦娥一号选择长三甲,嫦娥二号选择长三丙,是出于什么考虑?
岑拯:3年前发射嫦娥一号的时候,有两种选择:长三甲或长三乙。发射长三甲的经验更丰富,也更经济,因此选择了它。相比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添加了技术试验分系统,重量增加了130多公斤,需要更大的推力才能以10.9公里/秒的奔月速度到达地月转移轨道。它也有两个选择:长三乙或长三丙,前者推力过剩,有点浪费,长三丙最合适,另外在长三丙火箭发射嫦娥二号之前有4次发射,均获得了成功,为确定用长三丙更加增强了信心。
文汇报:能够把嫦娥二号精准、提前送入月球轨道,依靠什么?
岑拯:火箭是“硬件”和前提。长三丙推力足,可以将嫦娥二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不仅缩短了一大半奔月时间,还节省了卫星燃料的消耗,相当于“坐电梯”,一步到位。这不同于嫦娥一号“走步梯”的方式——长三甲没有助推器,推力不够,星箭分离后,嫦娥一号必须依靠自身动力变轨,才能到达月球。
掌握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是“软件”,是关键。这要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比如火箭一子级和二子级落区、测控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