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东方遇见西方---政大附中德国教育旅行
當東方遇見西方政大附中德國教育旅行
時間:2012 年7 月6 日到7 月22 日
地點:德國中部克卜勒中學 政大附中 楊曉菁
前言
終於能以一種較為從容的姿態,好好整理這趟德國教育旅行的見聞及思緒。德國克卜勒
中學和政大附中是 互相簽約的姊妹校,採取一年一校往返的方式進行交流, (亦即今年若是敝
校前往德國,明年就由克卜勒中學 來台灣) 。交流的方式是每個學生配 有一個學伴,在交流期
間內 ,跟著這位學伴一起進行體驗式生活,白天跟著學伴進班上課,放學後的生活住宿則與
這個學伴的 家庭(host family)進行。交流期間,學校也會安排一些課堂外的多元參訪活動。
這趟交流對於學生們而言,除了視野的開拓、撞擊之外, 情感上的眷戀是另一收穫。歐
洲大陸的人文環境、自然風光與文化氛圍對於海島型國家的我們而言,有許多美感經驗與震
懾感受 。不同於學生的視角,此文,我試圖 以老師的角度 來端詳審視這趟教育旅行 ,從三個
層面來看看這趟交流的內涵與激盪。
一、學校課程
克卜勒中學與政大附中有類似的學制是一個所謂的 完全中學,校園內可見國中生、高中
生同時穿梭。這裡的高中課程有這樣的特色:
其一 :每週當中有幾天是半天課程課程( 只上上午 半天,或是到下午兩點左右) ,而下午時段
則屬於 空白課程,讓學生可以自行複習反芻課業 ,或是和老師約定好時間,針對個人不足、
不懂的部分進行修補或檢討 。我深深覺察到德國的老師不在意自己「教了多少」,但是他們很
關注學生「學了多少」、「學得如何」,他們的「補救教學」或「差異化教學」是實實地在日常
教學之中 。
其二 :德國中學的上課 型態和大學相仿,是學生跑班的 形式,此地中學老師的 工作型態比較
類似大學教師,毋須擔負 過多 「人師」角色,像:學生作息、常規建置、家長聯絡……等等
事項,他們 主要以專業知識的傳授為主 (克卜勒中學連國中階段學生亦然)。這與台灣的中學
老師花不少時間在孩子行為雕塑及價值導正 上明顯不同。
關於這點差異, 我詢問德國老師:「老師若沒有花費許多時間形塑孩子們的生活態度及習
慣,那這部分你們如何補足呢?」他們的回答是:「德國的 家長與老師們都有共識,皆認為 『家
長』在孩子人格形塑上扮演最關鍵也最重要的角色,而這又從幼兒階段就必須開始 進行的。」
所以,當學生在校園裡發生行為上的問題時 ,德國老師在和學生溝通之後,通常會邀請家長
到校晤談聯繫。基本上,這樣的處理模式能夠有其效用當然是植基於互相信任的親師生關係
上。而這樣的氛圍與德國成熟的公民社會有關聯 ,當然,如此的文化背景是有助於教育的發
展。不過,德國的 媽媽們也告訴我: 「他們看到台灣老師如此關心學生人格行為,與學生關係
緊密,她們也是極為 羨慕的 。」
二、教學方式
我在德國所見到的 老師無論任教科目的內容是什麼,他們教學上的共同特色是善於透過
思辨提問的方式進行課程 ,而不僅是解題教導及知識灌輸。再加 上他們下午多數時候不上課 ,
想當然耳,在課程進度 上自然比我們慢許多,台灣老師或許會說 :「教不完怎麼辦?」但德國
1
師生似乎不擔憂這樣的問題 ,他們認為教導孩子 「用得到帶得走的能力 」遠比教完整本課本
有意義多了 。當學生真正學得能力之後他自然可以把未教完的課程自行抽絲剝繭 ,所謂 「舉
一反三」是也!
以我觀課的某節生物課為例:
上課老師非常重視實際操作的體驗教學,所以,老師一邊講課,學生一邊進行觀察。
而令我更為驚訝的是 老師給予的作業極為有趣,除了生活化、實用化之外 ,我看到了德
國教育中善於 「等待」的 特色。這樣的發現來自於某位 生物課程老師設計了一份作業,他要
每位學生觀察校園裡的一棵樹,為時一年。因此,學生至少每隔一個月必須要畫下或者拍攝
樹的外貌,並記錄下你所觀察的這棵樹的種種變化。 一年後,再把你的觀察紀錄彙整並與同
學分享。聽完之後,驚訝於這份作業時程的 耗時,我問老師說:「這樣一年期的作業會不會太
久,到時都被同學遺忘了呢?再者,設計這麼漫 長時間的作業有何用意呢 ?」這位老師回答
說 :「每天在校園裡,學生都會遇到他們鍾愛的那一棵樹,所以絕對不會忘記這份作業 。另外,
一棵樹的生長本來就要等待,它的成長歷程更是每日、每月、每季都有不同,這是無法躐等
而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