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板块四 第二篇 常用文体二 议论文体
(四)比喻论证 运用打比方和作类比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的论证方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喻苦难成就人生;“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喻团结就是力量。例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包容》中的片段: 一朵紫罗兰被践踏,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包容。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生活都免不了苦难,但有人仍能够含苞敛翅安然而处,这就是包容。 文章借“一朵紫罗兰被践踏”的反应来比喻说明什么是包容,用“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比喻人生的苦难,形象可感,富有新意。 1.具体运用方法 (1)正面设喻。如有篇文章谈“读书”: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然是精神追求者的最爱,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风里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边的低语,秋日枫林中的吟唱,冬日炉火旁的倾谈。读书,能够沟通、聆听、倾诉……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停泊,是生命的落脚处。 上述比喻论证,把读书给人带来的愉悦感悟比作“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边的低语,秋日枫林中的吟唱,冬日炉火旁的倾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书之美,很有文采。上面都属于正面设喻。 (2)反面设喻。以否定句的形式,从反面设喻,使论证形象而生动,极具说服力。 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获得博士学位后,还不能立即开课,因为她还没有得到讲师资格,但她的学识和才华受到了从事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希尔伯特教授的赏识。在一次教授会上,为爱米·诺德能否成为讲师发生了一场争论。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她做了讲师,以后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入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希尔伯特教授反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该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我请先生们注意: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澡堂!” 这里“大学评议会不是澡堂”就是反喻。这一反喻掷地有声,铿然作响,驳得对方哑口无言。 (3)作为理论论据的名言本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进一步阐述时,对其中的比喻义作出解释,可将其顺势转化成比喻论证进行说理。 有句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江河里的一条船,不再向上游划了,它能在原地静止不动吗?不能,它立刻就会被激流冲向下游。学习是一种永无休止的事,因为世界上知识在不断增长,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永远不会在某个水平上停下来。如果学习达到了某种程度,不再继续学习了,就要被时代的车轮抛在后边。 贴切的比喻在行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使论辩具有形象性、生动性、逻辑性。对于一些夹叙夹议的文章,比喻也一样可以增添文采。 2.运用比喻论证的注意事项 (1)用来作比喻的事物,要具体、浅显而新颖,通俗易懂,容易理解和接受。 (2)要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和论证的道理之间的相似点找准确。比喻物和被比喻物既要有相似点,又不能是同一事物,否则便构不成比喻论证。 (3)要生动、简明。不能让拿来作比的事物掩盖了要论证的道理,或冲淡了议论。 (4)要把比喻的含义和文章议论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能在议论时抛开比喻。 (5)用成语、寓言、小故事来作比喻论证,要根据需要适当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便于读者理解。 一、小专项练笔 1.这一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参考示例] (示例一)道理论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示例二)比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示例三)对比论证。把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诚实的可贵。 [参考示例] 诚然,压力给人以紧张、重负,让人感到烦躁、焦灼,甚而痛苦难受,以至于弱者被压垮了、摧折了,这便是一些人憎恶它的原因吧。然而,我要说,压力是一种意志的磨刀石,是一种进取的推动力,是一种成功的催化剂。青年人的成长、成材需要压力,生活中还是多一点压力好。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飘悠悠。”只要给你的肩头压上一副重重的担子,你就会走得更快、更稳,一步一个脚印。矿山工人的机电钻靠后面的压力,才能钻入坚硬的岩石;钉子没有重锤敲击的力,又怎能钻进坚实的壁缝呢? 物性如此,人事也是这样。陈毅老总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了风霜冰雪的威压凌逼,松柏才进化得凌冬不凋、青翠挺直。青少年朋友,不要再憎恶压力、逃避压力,要积极乐观地迎接它。记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