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科课件-1总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供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用) 韶关学院医学院中医系 杨锦华 总论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应用 第1节 中药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 原始时代初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斗争中是共同采集,成群出猎,共同消费得来的食物,过着一种“饥即求食,饱即弃余”的生活,就在他们采集野果、种籽和挖取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自然会误食某些有毒的药物,发生呕吐、腹泻、便秘、昏迷、甚至死亡等情况, 如:大黄→腹泻  瓜蒂→呕吐  柿子→便秘 当然,有时也会因偶然吃了某些食物,又使这些症状消失。 如:大黄→腹泻→乌梅→愈 瓜蒂→呕吐→桔皮→愈 柿子→便秘→蜂蜜→愈   人们通过这样无数次的尝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才逐渐的认识了哪些药物对人体有害,哪些植物对人体有益,进而有意识的加以利用,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药物疗法。 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    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从野果与谷物自然发酵的启示中,还逐步掌握了酒的酿造技术。至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 二、药物的起源两种学说: 1.是 原始畜牧业时期的代表伏羲氏,《帝王世纪》:“伏羲氏……乃尝味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天柱焉”。 2.是 原始农业时期的代表神农氏,《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亲,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西周医师:“聚毒药以供医师”。 三、中药的学术发展 中药的发展始终贯穿于历史各朝代:夏、商、周、春秋、秦、汉、三国、东晋、西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 夏:酒的产生,医与酉相通。 商:伊尹首创汤液。 周: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 春秋:《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效的书籍,126味。 秦:始创本草学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概 述   中药的性能:性,药性;能,效能。就是对中药的基本性质和作用特征的高度概括。 中药性能的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清代医家徐灵胎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一、四气 1、含义 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第一节 四气五味 四气主要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和特征,是最重要的性能内容。 温与热、凉与寒,分别属于同一类药性,只是温次于热,凉次于寒,仅有程度上的差异。 此外,有些药物作用较和缓,称为平性,但实际向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 2、作用与适应证 寒凉药 温热药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热通便等 适应证:实热烦渴、血热吐衄等阳热证 作用: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等 适应证:中寒腹痛、寒疝作痛等阴寒证 一、四气 第一节 四气五味 1、含义 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药味不止五种。一般淡附于甘,涩附于酸,辛香并称。 药味和可品尝出的药物的滋味有相当一部分不一致。 五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二、五 味 第一节 四气五味 2、作用 能 散 辛 味 解表、透疹、通经脉 祛风邪 活血行气、除胀止痛 消郁散结 能 行 二、五 味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五 味 补益气血阴阳 缓和拘急疼痛 调和药性 缓解毒性、和中 甘 味 能 补 能 缓 能 和 2、作用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敛肺止咳 收敛止汗 固精缩尿 能 收 酸 味 能 敛 收敛固脱 止血止带 涩肠止泻 第二节、五 味 2、作用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苦 味 能 泄 能 燥 坚 阴 通泄——泻下积滞 清泄——清热泻火 降泄——降逆气止呕 寒湿——苦温燥湿 湿热——苦寒燥湿 泻火存阴 第二节、五 味 2、作用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五 味 能 软 咸 味 软坚散结 泻下通便 能 下 渗湿利尿 涩附于酸,酸涩并称 化湿醒脾,解暑辟秽,开窍醒神 淡 味 涩 味 芳 香 2、作用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 升是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是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是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是泄利向内,趋向于里。 人体正常——人体升降出入有序; 疾病状态——升降出入异常。 如:呕吐、咳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