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热变质带五华段特征及形成机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热变质带五华段特征及形成机制

动热变质带五华段特征及形成机制摘要:莲花山动热变质带北带位于五华县-梅县一带,主要变质地层为早-中侏罗世的长埔组(J1c)、吉水门组(J1js)、青坑村组(J1q)、桥源组(J1qy)、漳平组(J1z)。形成的变质岩有变质砂岩类、变质粉砂岩类、变质泥岩类、千枚岩类等。动热变质岩的形成时间推断为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形成温度为300-400℃和压力为260-400Mpa。,地幔热流呈线状上涌,形成沿带展布的地热异常区是发生这类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由于大洋板块的俯冲,在区域上形成北东向-南西向的挤压应力,使岩石矿物发生变形,并在局部形成构造超压。 关键词:动热变质带北带、地幔热流、大洋板块的俯冲、构造超压 1.区域地质概况 莲花山断裂带位于我国东南活动大陆边缘 ,区域上属丽水一海丰大断裂之西南段,总体呈北东向45°左右展布。由二条相问约50km大致平行延伸的断裂束及夹持于其间的一系列断裂构造带、复式褶皱带 、岩浆带、断裂动热变质带和韧性剪切带组成(3)。(图1) 本文所涉及区域主要为莲花山断裂的西断束北东段,主要有鹿湖顶韧性剪切带、桂田电站韧性剪切带、鲤马岗韧性剪切带、五华-深圳断裂、鳄鱼嶂断裂等(图2)。 1-平行不整合接触;2-角度不整合接触;3-一般断裂;4-区域性大断裂 ;5-韧性剪切带;6-火山中心;7-早侏罗世地层;8-中侏罗世地层;9-中-晚侏罗世火山岩;10-晚侏罗世花岗岩 所涉及地层主要为早-中侏罗世的长埔组(J1c)、吉水门组(J1js)、青坑村组(J1q)、桥源组(J1qy)、漳平组(J2z),为一套滨海湖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在丰良镇南部出露热水洞组、南山村组火山岩地层;在五华县南部、梅南镇西部出露晚侏罗世花岗岩。(图2) 2.动热变质带的基本特征 H.A.叶利谢夫认为动热变质作用通常发育在很大的定向压力和很高的温度都能同时存在的地方。莲花山断裂动热变质带,正是产于这种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因此有它特有的特征。 断裂动热变质带夹持于莲花山断裂带内,卷入地层主要是上三叠统至中侏罗统及部分中泥盆统至下石炭统,为一套滨海湖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部分火山碎屑岩、滨浅海相碳酸盐岩组成。带外同时代地层的变质程度显著减弱或基本不变质。由于后期岩浆活动的侵吞破坏,火山岩的覆盖,使现今出露地表的变质带不十分完整,但根据其变质程度、岩石组合、产状、展布等特征,在平面上从北而南仍可分出三条走向北东东60°左右,与主断裂呈10° 角斜交、近等距平行雁列的狭长带状变质岩带(1)(图1)。 这里主要研究的是北带,位于五华县-梅县一带,该带主要变质地层为早-中侏罗世的长埔组(J1c)、吉水门组(J1js)、青坑村组(J1q)、桥源组(J1qy)、漳平组(J2z)。形成的变质岩有变质砂岩类、变质粉砂岩类、变质泥岩类、千枚岩类等,其中变质砂岩类、变质粉砂岩类等片理化现象明显。 前人认为莲花山动热变质带沿莲花山深断裂带的走向呈三个似椭圆形的点状分布,经1:5万水车幅、丰良幅、畲坑幅、五华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调查,莲花山动热变质岩北带成带状分布。 在区内该时期的变质作用中心应该在北山嶂-马图村一带,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变质地层为漳平组(J2z);而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和变质泥岩等则分布在茶亭坳-十二排以及贵人嶂-山尾顶一带,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变质地层为长埔组(J1c)、吉水门组(J1js)、青坑村组(J1q)、桥源组(J1qy)。 2.1主要岩石类型特征 1.变质砂岩类 主要岩性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石英砂岩、变质砂岩等,常与其他变质作用共生。岩石具片理化构造,变余砂状结构、显微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少量具微片状、片状构造或定向构造。含量变化较大,一般以石英、长石为主,白云母次之、绿泥石较少见。原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砂岩等碎屑岩。 2.变质粉砂岩类 主要岩性为变质泥质粉砂岩。岩石常具片理化构造,变余粉砂状结构。主要由石英粉砂岩和绢云母鳞片及少量泥质组成,含有少量长石、白云母碎片。 3.变质泥岩类 主要包括变质粉砂质泥岩、变质泥岩等。岩石具变余粉砂质泥状或泥状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弱千枚状构造。原岩中的粉砂级碎屑主要为石英,不规则散布在泥岩中;泥质大部分变质重结晶为定向分布的细小绢云母,少部分重结晶为粘土矿物。该类岩石可向千枚岩类过渡。 4.千枚岩类 该类岩石多呈夹层状产出。主要岩性有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石千枚岩、绢云母石英千枚岩、黑云母千枚岩、黑云母绢云母千枚岩、石英千枚岩,其原岩为泥岩或页岩、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质页岩等含泥质较高的岩石变质而来。岩石具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多具丝绢光泽,主要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