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导向下白水县域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策略探究.doc

城乡一体化导向下白水县域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策略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乡一体化导向下白水县域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策略探究

城乡一体化导向下白水县域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策略探究摘要:本文在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指导下,分析了白水县乡村居民点发展现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白水县域乡村居民点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策略 长期以来,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城市,乡村建设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差距持续扩大,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之下,进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策略研究,对于提高乡村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现实意义。 1白水县概况 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因境内白水河而得名。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截止2009年10月全县总人口29.3万,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4.9%。2002年撤乡并镇以来,最终在全县形成了七镇七乡的城镇体系格局。 2白水县域乡村居民点发展现状分析 2.1乡村居民点空间分布 2.1.1乡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 沿河分布:在大型河谷和狭长的沟壑地带,居民点成带型分布;在小型河谷密集区,居民点随河谷呈现树枝状分布。 沿路分布:沿着乡级以上主要道路交通线成带型分布;在乡级道路和村级道路密集区成树枝状分布。 自由分布:这种分布特征显见于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不大,地势平坦且开阔的地区。 2.1.2乡村居民点空间集聚特征 白水县乡村居民点平均密度为0.49个/km2,密度较低。由于县域内部自然条件的空间差异,乡村居民点集聚也存在着空间差异。县域北部地形破碎严重,居民点分布密度较中部和南部地区小。 总体上,白水县域乡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呈现出整体分散,相对集中的特征。 2.1.3乡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影响白水县乡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白水县乡村居民点整体分散,相对集中的布局特征。除了自然因素外,规划因素和经济因素也是影响白水县乡村居民点分布的重要因素。可以讲,白水县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经济因素和规划因素等则主要是影响乡村居民点的空间扩张方向。 2.2乡村居民点规模 白水县域共计194个行政村,平均人口规模为405,400人以下的行政村15个,占县域行政村总数的8.11%;400―1000人口以及1000―2000人口的行政村总数分别为56个和98个,分别占县域行政村总数的30.27%和52.97%,2000人口以上的行政村16个,占总数的8.65%。以行政村为单位来看,白水县域乡村居民点人口规模主要集中在400―2000人的区间内,低于400人口和高于2000人口的行政村数量相当。而相同规模组内的居民点规模相差不大。 2.3乡村建设 对于白水来说,居民点建设水平低,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规模小、层次低且分布不均衡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乡村道路建设,但是总量仍旧不足,一些自然村和偏远山区依旧进出困难。同时,大部分道路存在建设技术等级低,道路硬化率低,路况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3白水县域乡村居民点体系发展现状评价 3.1发展阶段判断 20世纪70年代,普朗特(Platter)把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发展过程划分为没有中心、中心不固定和中心固定三个阶段。张京祥等从整体角度将包括乡村聚落在内的区域空间演化分为农业社会阶段、过渡性阶段、工业化阶段以及技术工业和高消费四个阶段。普朗特(Platter)和张京祥等人的研究表明乡村居民点体系的演变呈现出以下规律:中心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结构从低级平衡到不平衡再到高级平衡;演变阶段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正相关的规律。 对白水县乡村居民点的现状分析表明白水县乡村居民点体系空间集聚不平衡,呈明显的单中心结构、首位型分布,根据乡村居民点体系演进规律,白水县乡村居民点体系处于空间结构不稳定的过渡阶段,为了平衡布局、稳定结构,首先需要实现由单核向多核的转变。 3.2发展现状评价 简单地讲,乡村居民点体系包含三大结构要素,即点(主要指乡中心区和村庄等最基本的地理上完全独立的居民点),线(居民点之间的联系通道,本文主要指道路交通线),以及面(由若干相邻、相近居民点组成的特定区域)。根据对白水县乡村居民点发展现状的分析,白水县乡村居民点体系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点的带动 白水县乡村居民点总体发展均衡,差异程度小,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空间增长点。而根据乡村居民点演进规律,空间增长极的出现是打破乡村居民点均衡发展,迈向高水平发展阶段的必经阶段。 白水县域乡村居民点均衡发展,造成居民点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而对于白水这样一个贫困县,更应该集中有限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