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廿一世纪德育的实践香港经验蔡元云医生
廿一世紀德育的實踐(香港經驗) 蔡元雲醫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青年發展基金」會長) (1) 廿一世紀趨勢對德育的影響 (註一) 1.1 教育:資訊?養成(Information?Formation) 1.2 輔導:個人?系統(Personal?Systemic) 1.3 文化:現代?後現代(Modernity?Post-Modernity) 1.4 企業:卓越?良工(Excellence?Good Work) 1.5 管治:權力?交賬(Power?Accountability) (2) 從資訊到「養成」 (Information?Formation)(註二) 2.1 教育的三個層次: ? 資訊(Information) ? 養成(Formation) ? 轉化(Transformation) ? 2.2「教導是創造空間,從中實踐真理。」 (”To teach is to create space in which obedience to truth is practiced.”) 「空間」:寧靜、互動的心靈空間 「真理」:重建德育的信念及理性根基 人性觀-Authenticity(真誠) 道德觀-Authority(權柄) 處世觀-Accountability(交賬) ?「實踐」:走出課堂,進入生活空間, 體驗中學習。(校外教育) 例:營會中學習(「國際華人青年領袖訓練營」) ?工作間中體驗(「現代師徒學堂」) ? (可觀看錄像記錄片段) (3)從個人到系統 (Personal?Systemic)(註三) 3.1 影響青少年德育的四個系統: 家庭、學校、朋輩、傳媒? 家庭:家教有能力抵銷學校教育 身教比言教更有力? 德育建基於「愛的教育」 「家校合作委員會」的功能 家長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及早識別、及早介入」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 特別關注較為高危的青少年 ? 例:新一代「抗逆力」的重建 香港經驗:「成長的天空」 (A) 少年成長的危機因素下列因素的出現會增添少年人在逆境中出現適應上的困難: 父母患有長期疾病 父母亡故 父母有精神病 母親患有抑鬱症 單親 不整全家庭 父母撫養方式 過於擠迫的居所 ?居住於受資助家庭 ?低收入家庭 接受綜緩 ? 慢性病/長期患病 早產 ??對學業無興趣 ??多種危機因素 (B) 少年成長的抗逆因素 下列的個人素質或家庭及環境因素,有助 少年人在逆境中順利渡過: 健康性格 正面氣質 ?高於一般的IQ 社交能力 家庭狀況 父母與子女有良好溝通 良好的父母子女關係 父母的鼓勵性關係 朋友及社會的認同 (C ) 抗逆力(Resilience) 人類天生潛能,是面對危機或國難處境的適應和改變、自我校正及復原的一股動力,包括: (D)「成長天空」的理念: (E)識別機制「香港學生數據表格」(HKSIFS,HKSIFT) 朋輩:建立「支持系統」(Support System) 「青年中心」的角色 鼓勵社會參與:「青年論壇」的模式 傳媒:傳媒塑造潮流文化 網上的新文化(「虛擬」/「真實」; 「自我」/「群體」) 傳媒教育的普及化 (4)從現代到後現代 (Modernity?Post-modernity)(註四) 「……這一代以感情來思考,用眼睛來聆聽。」 “…… a generation that think with their emotions and listen with their eyes” Dr. Rari Zaccharias 內容:「後現代」是對「現代」的批判, 仍在解構階段(deconstruction); 價值觀念要從新建構(reconstruction) 過程:如何教育「後現代」的青少年, 模式與過程都要再思 ──新的培育模式: Experiential 經歷 Participatory參與 Image-rich影像 Communal群體 (5)建立「良工」與「交賬」的社會文化(註五) 德育不單是教育問題,也是社會文化問題: 5.1 「良工」文化(”Good Work”) “Let Excellence and Ethics Meet” ──讓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