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也无风雨也无晴.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足迹――也无风雨也无晴

足迹――也无风雨也无晴余秋雨说,要是给中国古代文豪弄个排行榜,苏轼是可以跻身前三名的,他的才气、他的人品,堪称中国文人的典范。苏轼的文字真正动人的,应该是他言语背后率真、豁达、儒雅的风范与人格吧。 最早接触苏轼的词,是那首《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成了苏轼留给后人最纯洁的祝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文字中,流露着儒雅的气质。他绝不是一个张狂不羁的人,他的豪放词,是胸襟博大与视野开阔的表现,而非飞扬跋扈的嚣狂。快乐时,他的幽默是雅致的;悲沉时,他的叹气也是恰到好处的。这不得不让人欣赏甚至爱上他的“生活的艺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书法名手,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足见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闲时与几个好友切磋书法,就算在批公文时也可以挥洒一纸公正而又俊秀的批语,不亦快哉! 苏轼能在世俗生活中营造生活气氛,似金圣叹把世俗生活欣赏得别是一番景致一般。世俗的情趣在他看来正好符合他率真的一面,于是他不愿意只是呆在陋室中苦心孤诣,而是像个平凡老百姓般的过日子,把他对杭州百姓的爱筑成一道有感情的长堤,又把他创意无限的东坡肉端给贫困朴实的人们。他在世俗与理想之间游刃有余,他爱吃东坡肉,同时又常说“无肉食欲寡,无竹精神俗”。他爱研理,风趣地总结了“胸有成竹”这一妙理。苏轼便是如此,以率真豁朗之心,怀抱世俗与精神之家园。 苏如潮,韩如海。小时候背《念奴娇“一樽还酹江月”。糅合着佛与道的人生观,儒者苏轼是一直渴望勤政报国,实现理想抱负的。四次被贬,他逐渐蜕变,思想内核不断地充实。他怀一颗赤诚之心进入庙堂,却不幸被人从诗中“挖掘”叛逆之言并加以打击,无辜被贬被逐。虽然苏轼对自己的不幸没有过多地宣泄,他一直都秉承“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睛”的豁然态度,但正是从他的超然乐观中,我们感知到了一个人是在经历了怎样的忧伤、挣扎后才成熟起来的。余秋雨用“苏东坡突围”五个字极为精炼地概括东坡这种人生经历。苏轼在赤壁泛舟而悟出的“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人生哲理,他在超然台上悟得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境界,哪里像屡次被贬、心绪难平的谪迁人抒发的!苏东坡的的确确是经历了一场人生的大突围,突破了政治抱负的束缚,突破了宋词原有的境界,突破了时间与空间,将文学与人格魅力雕琢得玲珑剔透,长存于中华文明中。 苏东坡突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是他的心也变得前所未有地寂寞。有时候他的心是带寒的,凝华成一首情真意切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情唯有落花知。黄州空居闲职却意气风发,豪放一时,极言豁达。正是如此,孤独一人夜阑人静时,他的寂寞才会如此透彻,比沙洲还冷,比寒枝还凉。东坡终究是不能彻底超脱的,他有儒与道的矛盾撞碰,理想与现实的艰难抉择,他用豁达无畏的气度吟赋作词,可是他的执着又令他“拣尽寒枝不肯栖”。他不掩饰自己复杂的心理,我认为这才是最真的苏轼。 或许有时候,遭遇等闲平地起波澜,实在是让人心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个具有高雅的生活品味与高尚节操的大文豪岂会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他宁愿“竹杖芒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他宁愿“托遗响于悲风”“且将新火试新荼,诗酒趁年华”。或许,他希望自己可以像王维一样,亦隐亦仕,在政治上游刃自如,“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就算是那首《陌上花》也不无对政治纷争的厌倦: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或许还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对于妻王弗和妾王朝云的爱。“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王弗先他而去,他一直不能忘却爱妻,一曲《江城子》,开宋悼亡词之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或许苏轼在官场上的孤独王弗是理解的,至少在家里苏轼可以宽慰一点。可是爱妻先他而去,侍妾朝云而后也辞世,他终于形单影只。苏轼同样作词一首怀念她,至今仍记得那句“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身边一直有着亲朋好友,但他大多时候却一直独自行走。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不肯迁就苟且,哪怕这在别人看来是孤高自傲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