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讲座-西洋画的萌芽-日治时期台湾美术.PPTVIP

艺术讲座-西洋画的萌芽-日治时期台湾美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讲座-西洋画的萌芽-日治时期台湾美术

2000/9/18 98學年度優質化社區發展「立志藝文季」校內講座西洋畫的萌芽 ─日治時期台灣繪畫 台灣西洋畫的萌芽 日治時期最盛行的繪畫種類,代表政府所推行的官方美術。 台灣在1903年學校教育開始實施圖畫課程。 許多台籍學生赴日留學,並在『帝展』中獲獎,如黃土水、陳澄波、廖繼春等人。 1927台展成立,成為帶動台灣美術運動的主要力量。 台灣西洋畫的萌芽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引進了西洋畫,成為主流。 台灣間接從日本學習了印象派及後期印象派的繪畫風格。直到1930年後新的西洋畫風,如立體派、野獸派、表現主義等紛紛傳入台灣。 印象派的由來 1874年「印象主義」因莫內《印象?日出》而得名 科學的進步,使印象派畫家進ㄧ步認識色彩的本質。相信自然界沒有黑色。 相機的發明,使印象派畫家對過去的寫實技巧不在感興趣。 印象派畫家最在乎的是如何忠實的表現物體上光的變化,因此把畫架搬到戶外,又稱外光派。 作品賞析─陳澄波 陳澄波(1895-1947﹞是第一位入選「帝展」的台灣畫家。 這幅自畫像,作畫的時間正值他在日本美術界嶄露頭角的時候。因此畫家以堅毅的目光,大方表達對藝術的執著。 大大的寬邊帽,蓬鬆的捲髮,是畫家瀟灑不羈的形象。作品色調暗沉,微弱的光線映照在畫家臉上,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使畫面更具張力。 陳澄波非常欣賞梵谷,自然也受到梵谷畫風的影響,人像的背後,以向日葵為背景,恰可映照梵谷愛畫此花的習性。 作品賞析─陳澄波 陳澄波不幸於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遇害。 短暫的繪畫生命,卻發展出具有台灣風味的獨特畫風。 他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的作品《淡水夕照》於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賣會,以2.1億新台幣成交,創下台灣畫家油畫作品拍賣最高價的記錄。 作品賞析─廖繼春 廖繼春(1902-1976)是台灣現代繪畫的先驅。 早期的代表作,入選「帝展」。成為第二位入選的台灣畫家。整幅作品構圖生動,院子裡婦人正閒適的忙活著,屋舍、香蕉樹、公雞、盆栽、曬衣架勾勒出日治時代台灣的鄉村生活。香蕉樹綠與牆壁的紅形成強烈對比,光影交錯分明,表現出南台灣的陽光。 受到後期印象派的影響,畫家以平塗的色塊來作畫,類似高更那種以色塊來表現溫暖、寧靜、樸拙的畫風。 作品賞析─李梅樹 李梅樹﹝1902-1983﹞台北縣三峽人,東京美術學校畢業。 返台初期的代表作,這時期的畫風受到老師岡田三郎助的影響頗深,岡田是西歐風情「日本化」的倡導者。雖然人物和場景都是土本題材,但就技法和品味來看仍不脫西歐風情。 畫中女子若有所思的坐在庭院中,四周是花木扶疏的庭院和隨意散落的畫冊,這樣美好的生活品味和藝術情調,顯然和日治時期普遍的視覺經驗是不同的,這也說明畫家有良好的身家背景。 整幅作品飽滿而充實,合諧的色調,嚴謹的筆觸,無論是技法和格調而言,確實是當時台灣美術的代表作畫。 作品賞析─藍蔭鼎 藍蔭鼎(1903-1979)曾拜石川欽一郎為師,是當時日本學校中第一位台籍教師。 早期的作品,畫家描繪的是草山(陽明山)景色,畫家採用英國透明水彩畫法,色彩明快,筆觸流暢,水分控制的恰到好處,是一件色彩清新、淡雅,技巧熟練的水彩佳作。 層層的山巒、清澈的小溪、山中小屋,編織出一幅恬靜的山中歲月,畫家貼切的掌握住「生於斯、長於斯」的生活體驗,詳盡的表現出台灣山中風情。 作品賞析─郭柏川 郭柏川﹝1901-1974﹞台南人,留學日本,早期學習印象派畫風,1940年代後畫風受到野獸派影響,學習梅原龍三郎以毛筆、宣紙、油彩來作畫。 這幅作品線條灑脫自然,色彩鮮豔對比,蘋果的立體感,猶如塞尚所畫的蘋果,粒粒飽滿而結實。 結論 日治時期台灣透過日本在台的美術教育將西洋繪畫的技巧、寫生的觀念傳入台灣,打破了早期中國文人畫的傳統,使得中國畫從此被排斥出台灣藝術的殿堂 。 1927年「台展」成立,主事者強調不必一昧追求日本美術潮流,因而發展出具有台灣特色的藝術風格,台灣的地方色彩就此成形。 台灣畫家開始關心自己的土地,以生活周遭的事物為題材,鄉土的地域色彩鮮明,作品較少觸及社會寫實。雖然處於日本殖民的威權統治下,這群畫家默默地為台灣的近代美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感 謝 聆 聽 敬 請 指 教 * 主講者:李美娟 揚三郎 1930年代前?陳澄波 1930年代後?郭柏川 日本 台灣 巴黎 印象派的種子經由日本飄向台灣 圖片來源:世界名畫與巨匠?光復書局?1997 廖繼春?有香蕉樹的院子?1928 圖片來源: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錦繡出版?1995 高更 郭柏川 塞尚 梅原龍三郎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