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ppt
根据滚动的诗句或词猜猜他是谁? 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背景介绍 1、看动画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把握技巧,体会韵味。 2、朗读课文(自读、同桌互读、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断好句子、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从文中寻找作者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上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闲”?如何理解“闲人”? * 苏轼 苏轼知多少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居于“唐宋八大家”中。他在宋词中有特殊贡献,开创豪放一派,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诗《题西林壁》中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句。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重点词语,清楚主要内容 2、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 3、揣摩作者的写作心情,理解作者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议一议:我们在理解重点词句的过程中有无规律可循? 单音节补双音节 省略内容要增补 语序颠倒要调整 修辞手法要体现 增删补改是规律 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独立翻译,勾画疑难。 同桌互译,小组交流,质疑解惑。 翻译全文,落实重要词语和句子。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外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起行—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步(中庭) “闲人”,即清闲的人。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遭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 所以,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 月光如积水空明,竹柏影 如藻、荇交横。 夜来无事,解衣欲睡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