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学科教学知识(苏立康)
一、举例谈什么是学科教学知识(教什么、怎么教) 案例的对比分析 《伤仲永》的第一课时 《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 规律:词类活用(宾客、利其、书诗) 古今义的不同 (自为、收族、文理、或以、众人、 材人) 其他 《五柳先生传》 课文学习过程 (一)学生逐段读讲课文, 要求:重点字词先讲 串讲文段 (二)讨论两段课文的内容 比较分析 第一例:目标 过程 评价 学科教学知识:变式教学、激励机制、 反复强化落实重点字词 第二例:课文、学生 过程 评价 参考案例《爱莲说》教学片断 白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分析 语文学科的知识 语文学科的知识——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并内化为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以及处理教材的能力。 这里所谓文本的解读能力,不是一般了解大意,划分层次,而是要读出文本深层的意义;要落实到词句,读出字面背后的意韵;要读出形象,产生感受;要读出自己的见解(内容的,或语言的)。 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应包括 (一) 第一,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 第二,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三十年来,语文学科知识的发展现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师需要了解语文学科知识的发展趋势,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原因,了解这种发展所反映的人们精神领域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第三,语文作为基础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语文学科内容的丰富性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语文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更新。 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应包括(二) 第四、文化知识 基本哲学理论知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系统思想和方法的知识;历史、地理、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例如人类学的知识、法律的知识、民主的思想、经济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方法 现存的问题:文本的误读 例(1):《藤野先生》 局部的误读——基础知识 分析:语文基础知识的错误;也有语感的问题;对鲁迅、对课文理解的错误 现存的问题:文本的误读 例(2):《谈骨气(吴晗)》 整体的误读——文体知识 教师的知识需要更新 现存的问题:文本的误读 例(3)《渔夫的故事》 认识问题的简单化、绝对化 例(4)《小石潭记》 抓住片言只语作微言大义的发挥 思想观念的问题,导致对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误读 对学生的了解、研究(一) 这里首先涉及到的是如何处理教材。所谓处理教材(如从中选择什么教给学生呢)的能力,其中重要的是指教师要具有原认知能力。原认知是指对个人认知活动的认知,如“学习如何学习”就是指的这种认知。 要研究学生的思考:他是怎么想的?他的理解错误或者不到位,是因为欠缺什么? 理解就是建立联系。(巴甫洛夫) 对学生的了解、研究(二) 前提:教师需明白自己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与课程文化 教学过程的盲目性(一) 合作交流:误解为纯粹的分组讨论 探究学习:背离“探究”的真谛 对话理论:误解为师生的机械问答,从“满堂灌”到“满堂问” 课堂提问:追求表面的热闹化,欠缺思维的梯度、深度与价值 教学过程的盲目性(二) 首席伙伴:误解为旁观者,只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上本源的教学主体作用 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不作为”,致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放羊式”式,自由化 学生主体:教学环节形式化,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读文本 人文关怀:误解为不能批评学生,盲目迁就,一味说好话 广义的课程文化包括 课程物质文化 课程制度文化 课程精神文化 周有光:国际现代文化核心内容是科学和民主 理解就是建立联系 例(1)《 声声慢(李清照)》 疏通文意: 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将息:休养,调理。 敌:对付,抵挡。 损:极。表示程度极高。 谁:何,什么。 堪:可。 怎生得黑:怎么熬到天黑。 次第,光景,情景。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写愁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比一比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