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信号转导和免疫调节.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信号转导和免疫调节

信号转导与免疫调节 ;基本概念;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是指细胞外信号通过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受体的结合,引发细胞内级联反应,进而调节胞内特定蛋白酶的活性或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应答反应的过程。;栖亨爪歼登稻矣超佩摔献唾真娜铭咨编乃毅捞微付涌址渠袍敏服虞谭启冻5.信号转导和免疫调节5.信号转导和免疫调节; 配-受体结合 是生物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细胞内关键信号转导分子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酶 GTP结合蛋白;一.蛋白激酶 是指能够将γ-磷酸基团从磷酸供体分子上转移至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蛋白激酶A(PKA) 蛋白激酶G(PKG) 蛋白激酶C(PKC):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逐级磷酸化 蛋白酪氨酸激酶 Src家族:Src、Fyn、Lck、Lyn ZAP70家族:ZAP70、Syk JAK家族:JAK1、JAK2、JAK3、TyK2 Tec家族 ;二.蛋白磷酸酶 具有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反应的一类酶分子。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 蛋白激酶 ATP+蛋白质 ADP+蛋白质-p 蛋白磷酸酶 ADP+蛋白质-p ATP+蛋白质 ;;主要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离子通道型受体:通过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调节细 胞功能,如乙酰胆碱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受体-G蛋白-效应分子-小分子信 使-靶分子 单次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GFR (蛋白酪氨酸 细胞因子受体 激酶相关受体) TNF受体家族 抗原受体TCR/BCR 蛋白丝氨酸激酶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机体通过正负反馈机制控制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时限,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稳定。 作用: 1. 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外来抗原; 2. 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免疫调节;分子水平的调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抗原剂量 适量?免疫应答; 高带耐受和底带耐受。 给予途径 静脉注射、口服和喷雾易诱导免疫耐受; 皮内和肌肉注射易诱导免疫正应答。 ;第一节 分子水平的调节 一.抗原的调节 1.抗原的性质、剂量和免疫途径的调节 抗原性质 TI抗原(LPS、荚膜多糖)? B细胞 ? IgM TD抗原(蛋白质类抗原)? B细胞 ? 各类Ig; 膜表面抗原 ? 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游离可溶性抗原 ? 体液免疫应答。 ;2.抗原竞争现象 抗原1进入体内 ? 免疫应答 ? 1~2周后?抗原2进 入体内 ? 针对抗原1的免疫应答产生强度减弱。 3. 抗原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抗原+TCR ? T细胞活化 ? CD95(Fas)? ? 同自身或其它T细胞CD95L(FasL)结合 ? 顺式或反式自杀。 ;二. 特异性抗体的调节 1. Ab负调节:抗原封闭;受体交联? 产生抑制信号。 2. Ab + Ag 复合物负调节:受体交联? 产生抑制信号。 ;. 补体的调节作用 C-CR:活化后发挥重要作用;秉瞪陈天兵且痞舌农缄母磺寡吗也椽弥棉敷怖巨皮禁咸馈奥咎殃随分域诊5.信号转导和免疫调节5.信号转导和免疫调节;四.免疫细胞膜分子调节 ---协同刺激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B7(B7.1、B7.2)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CD28/ CTLA -4 ;T细胞抑制性受体;四.免疫细胞膜分子调节 ---信号转导分子:PTK/PTP; 免疫细胞受体启动的信号转导涉及蛋白质磷酸化,即蛋白 质肽链上的某些氨基酸残基可以从ATP得到一个磷酸根。对免 疫细胞的激活而言,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分别参与活化及抑 制信号的传递。而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和蛋白酪氨酸磷酸 酶(PTP)功能的行使,必须被招募到胞膜内侧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