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的活性分析方法研究.doc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的活性分析方法研究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以及必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质超细粉作为组成材料的复合材料,通过搅拌、成型和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混凝土的质量与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70 年代,硅粉的开发与应用以及矿物质超细粉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技术水平,高性能混凝土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研究课题,混凝土由过去的以强度为中心,发展成为以耐久性为中心[1]。混凝土材料的发展与提高,取决于其组成材料质量的提高,也取决于机械设备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已成为现代混凝土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缩写为 HPC)是 20 世纪 80年代末 90 年代初,由一些发达国家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新概念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不同的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设计指标为耐久性,目的就是以改善混凝土材料硬化前后各种性能,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下列特征:(1)节约更多的水泥熟料,以工业废渣作为矿物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可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 NOx等气体的排放量,并节省石灰石和能源。(2)利用更多的工业废渣,将矿渣微粉、粉煤灰等作为细掺料掺入水泥和混凝土中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改善环境。(3)充分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例如利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小构筑物的结构截面积,减轻自重,节省混凝土。另外,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浇注方便、力学性能稳定、体积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强度韧性高等多个优点,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已在道路路面、桥梁、房屋建筑等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在高速公路和高架桥梁中多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桥梁工程建设大多数是以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为主的结构形式,在桥梁建设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好处有:主梁间距更大、跨径更长、力学性能强、构件较薄、耐久性增强。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在公路建设中,可以使公路能够承受磨耗、冰冻、冲刷等恶劣环境较长时间的作用,发挥其耐久性的优点。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其中含有大量球状玻璃珠以及石英、莫来石和少量矿物结晶相,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我国粉煤灰的利用量排世界前列,在我国,粉煤灰主要用于建材、回填、建工、筑路等方面。将经过一定质量控制的粉煤灰作为矿物外加剂取代部分水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粉煤灰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火山灰效应,同时,它也具有形态效应、微集料效应和填充效应。粉煤灰在混凝土体系中可以消耗水泥水化时生成的氢氧化钙结晶,这些晶体强度差,往往富集在过渡区。粉煤灰的水化速度缓慢,只在水化后期才会生成少量的 C-S-H 凝胶,这些 C-S-H 凝胶填充于水泥水化生成物的间隙,使其结构更加密实。阎培渝[12]分析了粉煤灰在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硬化过程中的作用,得出的结论为:在复合胶凝材料中,粉煤灰的反应程度很低,不会消耗大量的 Ca(OH)2;在水化硬化初期,粉煤灰主要以物理填充作用参与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硬化过程;随龄期增长,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作用逐渐明显。很多研究表明,粉煤灰的掺入可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黄晓东,田向红[13]通过试验研究得出掺入 35%粉煤灰的混凝土电通量仅为纯水泥混凝土电通量的 29%。马昆林、谢友均[14]等人通过试验对粉煤灰结合氯离子的机理进行研究,认为粉煤灰作为掺合料等量取代部分水泥,能够增强对氯离子的化学结合与物理吸附能力。张小伟、肖瑞敏[15]等人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得出粉煤灰没有明显的减缩作用,但存在一个对混凝土收缩影响最小的最佳掺量(20%~30%),且矿粉和粉煤灰双掺有利于减小粉煤灰单掺对收缩影响的结论。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本试验选用中国水泥厂生产的海螺牌 Pbull;Ⅱ型 42.5R 级硅酸盐水泥,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52]和《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3],对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进行了测定。该批水泥的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见表 2-1。凝结时间是指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初凝时间过短,则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初凝之前完成混凝土成型等各项工序的操作;终凝时间过长,则不利于展开混凝土浇捣成型后的各项工序。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 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 390min。本试验测得该水泥的初凝时间为 168ming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