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节选)》教学实录.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听那冷雨(节选)》教学实录

《听听那冷雨(节选)》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听听那冷雨(节选)》。大家看看,课题就叫“听雨”行吗? 生1:不好,因为这样看不出作者的情感,加一“冷”字,才能看出。 师:“冷”字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1:心冷,伤心。 生2:凄凉,凄楚。书上第五节就有这样的字眼。还有当时的季节特点,春寒料峭。 师:很好。那课题改成“听冷雨”不就行了吗? 生2:似乎可以。 生3:我不同意,“那”字必不可少,少了味道不够。因为,“那”是远指,表明所听之雨远在大陆,是多年前在大陆听到的雨,是留存于记忆中的雨,能表现作者对大陆的深情。 师:理性而独到的分析,同学们赞成吗? 生(异口同声):赞成。 师:如此课题为“听那冷雨”不就得了? 生4:不行,读起来仓促,不够舒缓,总之别扭。 生5:“听听”,有听了再听,听了还要听的意思,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心理。 师:太棒了,我觉得同学们的分析精当而准确,要是余老先生在场也会给你们鼓掌的。(老师板书课题,同时有意用红色粉笔书写“冷”字,设下悬念) 师:同学们,能确认听雨部分是哪几节吗? 生6:5至11节。 师:前几节写了哪些内容? 生6:第二节是“析雨”,表明汉字是世上最美的文字。第三节写“嗅雨”,第四节“观雨”。 师:那为什么不开门见山写“听雨”呢? 生7:这样行文更厚重,更耐人寻味,为听雨作铺垫、蓄势。 师:由此我们可以确认全文思路:(幻灯片) 金门街回家――说雨――嗅雨――观雨――听雨――走进厦门街公寓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研读听雨部分,先读第五节。能看出在哪听雨吗? 生8:年轻时大陆。 师:听了哪些雨呢? 生8: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 师:干脆称之为梧桐雨、荷叶雨好了。还有吗? 生8:少年听雨、中年听雨、老年听雨。 师:那就叫人生雨吧。能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吗? 生8:凄凉、凄楚、凄迷。 师:我觉得这几个词只能说明作者听雨或回味时的心境,还不是感情本身。你们看作者化用蒋捷的词何用? 生9:表达亡宋之痛。 师:跟余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生9:作者的国家也灭亡了,借来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 师:这样说我总觉得有些刺耳,改成漂泊之痛怎样? 生9:可以。 生10:9至11节作者在日式古屋听雨,听到了黄昏雨、芭蕉雨、桥上雨、船上雨、四川雨等。 师:能说说古屋听雨的感受吗? 生11: 古屋听雨流露的是作者的乡愁。 生12:这样说太笼统了吧,我觉得是一种安慰,因为作者说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身在古屋而心归桑梓,作者借听雨来慰藉那颗愁苦的心,因此我认为不仅表现了故国之恋,而且是大陆听雨的衬托。 师:掌声代表心声,你的这种说法“粉丝”很多,我补充一点:资料上说,日式古屋承袭了唐代寺庙的风格,日式不够准确,其实应该是唐式,而海外的同胞也大都把自己称作“唐人”, 由此看来,古屋听雨应是温馨而有感伤的梦:去不了大陆,能在这唐式的屋檐下听雨,又何尝不是一种安慰。那为什么要写公寓听雨? 生13:所谓公寓听雨其实是无雨可听,是为了跟上文对比才写的。 生14:公寓听雨恰好流露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清一色的公寓,屋瓦没有了,回忆没有了,音乐没有了,连安慰都没有了,作者的内心是何其悲戚、伤感。 师: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对余先生表达的乡愁应该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乡愁是一很宽泛的情感,在大家研读的段落中,乡愁具体表现为漂泊之痛、故土之恋和现实之忧,这样作者的乡愁也就具体化了。现在能明白课题中“冷”的内涵了吧。 生:(异口同声)明白了! 师:能明白老师用红色粉笔书写“冷”字的用意吗? 生15:红色是暖色调,而作者的心情是哀愁的,所以我觉得不妥当。 师:很好,敢于质疑,不迷信老师,这是一种很可贵的精神,(老师带头鼓掌,掌声起)其他同学怎么看? 生16:我想,作者听雨的感受诚然是凄凉、凄楚的,满天飘飞的雨丝恰如作者缠绵的愁绪,但是作者的那颗心却是火热而执著的,所以才会有那么深长而真挚的乡愁,红色象征了作者火热的心。 师:我很赞同,同学们也一定深受启发。刚才我们和余先生一起在雨中聆听、在雨中感受,淅淅沥沥的雨打湿了先生那颗炽热而善感的心,也濡染了大家。只是余先生为什么要用 “梧桐雨、荷叶雨、黄梅雨、屋檐雨” 等密集的跟雨有关的意象?(学生思考) 生17:我想这些意象能烘托作者的情感。譬如“疏雨滴梧桐”,听起来总叫人感伤。 师:有同学会背李清照的《声声慢》吗? (一生背,教师播放幻灯片) 梧桐雨: “梧桐更兼细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