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演变及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演变及启示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演变及启示摘要: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等多个方面,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包含很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方法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参考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形成对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认识,进而发掘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德治; 儒家学院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6-0036-03 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使用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作为历代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统治手段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方法,确实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只是内容和表现的形式与今天有所不同。我国较为完整成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儒家的思想一统天下后,其方法就成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如“德政”方法就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甚至为当今“德治”所借鉴。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 事实上,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其方法主要体现在集体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活动中。由于当时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而且没有文字和书本,所以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与其他教育的手段一样,主要是语言的口耳相传和对实际行动的模仿。到黄帝时代,在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政治思想痕迹似乎已经隐约可见。其中“垂衣裳而治天下”,“以衣裳别尊卑”[1],尤其值得注意。它一方面表明当时已经懂得蚕桑之利,懂得利用蚕丝编织衣料;另一方面,用服饰来区别等级,表明社会组织已经有了尊卑之别。[2]这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也成了儒家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为以后的国家与社会发展塑造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同时孕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于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大同社会”变成了“小康社会”,“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中国从此进入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除了使用严刑峻法之外,还利用宗教迷信,欺骗、麻痹奴隶和平民,用讲“德政”、建“礼治”等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名分。其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贡献最大的便是周公“制礼作乐”。汉朝的伏胜在《尚书大传》里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在这些政绩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制礼作乐”。孔子讲到“礼”,指出夏商周三代的承袭与变化,特别强调周公的创造性贡献。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反映了他对周公制礼作乐的崇拜。同时他对春秋时代“礼崩乐坏”极为不满,他的名言“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4],就是对“礼崩乐坏”的怒吼。 周公的“礼乐”之所以受到孔子的推崇,是因为它本身内含着对社会的教化,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周公 “制礼作乐”带来了社会的稳定,“礼崩乐坏”必然带来社会的动荡。“礼”的起源是以贫富分化、等级分化为前提的,反过来“礼”的形成又稳定了贫富分化、等级分化的社会秩序。但是一个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和同,社会就无法和谐。因此周公在“制礼”的同时又作乐,使“礼”与“乐”相辅相成,或者说相反相成。“礼”讲究差异,“乐”讲究和同。“礼乐文明”是奴隶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一次变革,也对以后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了铺垫。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于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以后,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统治日益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建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也日益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尤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创立的理论和方法最为系统。 儒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建构了一个体大思精的思想政治伦理体系。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是他的思想核心。“克己复礼为仁”,是他的政治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对执政者的要求。孔子主张学社会、学历史,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整理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既是他学习历史的凭借,又是孔门讲学的教材,成为后世的儒家经典――“六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辜鸿铭先生也认为“六经”是孔子对中华民族的一大贡献,并且成为了中国文明的蓝图。“孔子告诉中国人不要抛弃他们的文明――在一个有着真实基础的社会与文明中,人们同样能够过上真正的生活、过着心灵的生活。实际上孔子毕生都致力于为社会和文明规定一个正确的方向,给它一个真实的基础,并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