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爬得高”看丰子恺《送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爬得高”看丰子恺《送考》

从“爬得高”看丰子恺《送考》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书》说,“《送考》记述了作家本人送一群小学生到杭州考初中的经历,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家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苏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文下还注曰“有改动”。 查看《送考》全文,笔者发现苏教版《送考》改动颇多,尤其是删去了关于牵牛花的内容共三段(头2段、尾1段)或许编者觉得删去牵牛花更简洁,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文中关于牵牛花的描写、议论,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别具匠心。 ①今年的早秋,我不待手植的牵牛花开花,就舍弃了它们,送一群孩子到杭州来投考。 ②种牵牛花,扶助它们攀缘,看它们开花,结子;是我过去的秋日的乐事。今秋我虽然依旧手植它们,但对它们的感情不及以前好。因为我看出了它们一种弱点:一味想向上爬,盲目地好高。我在墙上加了一排竹钉,在竹钉上绊了一条绳,让它们爬;过了一二晚,它们早就爬出这排竹钉之上,须得再加竹钉了。后来我搬了梯子加竹钉,加到我离去它们的时候,墙上已有了七八排竹钉,牵牛花的卷蔓比芭蕉更高,与柳梢相齐,离墙顶不过三四尺了。看它们的意思还想爬上去,好像要爬到青云之上方始满足似的。为此我讨嫌它们,不待它们开花结子就离弃它们,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③我吃不下跑路,被旱灾阻留在杭了。我教我的儿女们也不须回家,托人带信去教家里人把行李送来。行李送来时,带到了关于牵牛花的消息:据说我所手植的牵牛花到今尚未开花,因为天时奇旱的缘故。我姊给我的信上说:“你去后我们又加了几排竹钉。现在爬是爬得很高,几乎爬上墙顶了。但是旱得厉害,枝叶都憔悴,爬得高也没有用,看来今年不会开花结子的。” 文中详细地写出了作者对种植牵牛花的感情变化。原“是我过去的秋日的乐事”,而“今年对它们的感情不及以前好”。究其原因是“牵牛花有一种弱点:一味想向上爬,盲目地好高”。 通过上面三段的一些语词(“攀缘”“一味想向上爬,盲目地好高”“爬”“爬出”、“想爬上去”“好像要爬到青云之上方始满足似的”“现在爬是爬得很高,几乎爬上墙顶了”“爬得高也没有用”),再结合文章中写考学生的一句话(“明知自己知识不足,算术做不出;明知省立学校难考取,要十个人里头取一个,但宁愿多出一块钱的报名费和一张照片,去碰碰运气看。万一考得取,可以爬得高些”)我们应能看出,文章题为《送考》,作者却从牵牛花写起,并非节外生枝,而是牵牛花在文章中具有象征意义,暗示着在时局动乱、民生凋敝之时读书人的普遍心态:以读书求“荣华富贵”、“吃用不尽”的功利心态。况且,如此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用牵牛花的“憔悴”来暗示作者同情他们的遭遇,在结尾处使读者内心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爱护,对成人世界的鄙弃和不满。 二 我们可以查看一下中国上世纪30年代(1934年)的社会背景。 文化上:小品文盛极一时,多样竞荣,并出现对立的创作倾向和思想论争。林语堂等人推崇晚明小品文,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把小品文视为个人独抒性灵、消闲自娱的形式;提倡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人间世〉发刊词》)。此主张受到鲁迅等人的批评,他们反对把小品文当作“小摆设”,强调它对社会现实的迅速反应,作为“匕首”?“投枪”的社会功能(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政治上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洋货”的大量涌人加速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他们的生活日渐贫穷。茅盾小说《春蚕》《林家铺子》《霜叶红似二月花》,叶圣陶的《多收三五斗》等,都叙述了洋货的大量进入,乡下人的土产越来越不值钱、最终破产的故事。九#8226;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三省。1934年1月,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又成立了伪“满洲国”,溥仪登基为皇帝。4月20日,宋庆龄、何香凝等1779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发动内战,此时对红军进行多达五次的“围剿”,可谓内战不断,民不聊生。 更可怕的是,还发生了天灾。据史料记载,1934年,那是史上少有的干旱。8月15日,丰子恺写了篇《肉腿》:唯有这教堂边的大运河的正中央,还有不多的一些水,“但所有的水很浅,大桥的磐石已经露出二三尺;河埠石下面的桩木也露出一二尺,洗衣汲水的人,蹲在河埠最下面一块石头上也撩不着水,须得走下到河床的边上来浣汲。”1935年又补写了篇《代序》:“这是去年夏天的事。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后来天终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