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龙吟》管窥辛弃疾“登临意”.docVIP

从《水龙吟》管窥辛弃疾“登临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水龙吟》管窥辛弃疾“登临意”

从《水龙吟》管窥辛弃疾“登临意”辛弃疾,亦文亦武的全才。他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气势雄浑,壮中见悲。鉴赏此词,绝不能漠视辛弃疾的“登临意”。“登临意”是辛弃疾内心纠结、翻滚后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情感。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在“品读与探讨”栏目中,设置了“登临意”的探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6月第3版101页)。教学参考书(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8月第四版217页)的解读从下阕入手分出四层意思。窃以为,这种解读尚不够全面。我们需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知人论世探究辛氏的内心情感世界,多角度理解词人的“登临意”才可以。以下点滴看法,恳请方家指正。 一、 河山沦落的悲怆 赏心亭,是建康(今南京)西面城楼上的一亭子,遥对秦淮河。顾名思义,登上此亭,会让你赏心悦目。但登上此亭的辛弃疾眺望南方的河山,映入眼帘的阔大秋景带给他的却是伤心伤目。远山之峰如亭亭玉立美女头上的碧玉簪、青螺髻。他根本无心赏玩,他看到的却是青山的忧愁和愤恨。面对着被金人蹂躏践踏的大好河山,辛弃疾感叹的是对其沦落敌手的痛楚,是眼看南宋人民屈辱生活在异族统治下却无能为力的痛楚。景语即情语,山献愁供恨,实乃南宋爱国臣民的献愁供恨啊。 二、 对南宋王朝的担忧 耐人寻味的“落日”意象在词人的眼里是衰败、暗淡、渐趋黑暗的象征。写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的《念奴娇》(我来吊古)是辛弃疾任建康通判时登建康赏心亭之作。其中的“柳外斜阳”渲染了一种迷茫凄苦的气氛。写于淳熙六年己亥(1179)的一首《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又提到斜阳。斜阳多次出现在辛词中绝不是偶然,它是辛弃疾内心迷茫凄楚外化的意象。国势衰颓、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统治集团……这些带来的忧愁和愤慨,无法明说,只能借助落日意象倾吐。此处的落日更多的是象征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日薄西山的南宋王朝。落日残照,断肠人在赏心亭啊!多少郁闷之情暗藏在落日里。 三、 思乡的孤独寂寞 在阔大的背景之中,词人在寻找“自我”。失群的孤雁凄苦的叫声飞入飘泊江南的游子耳中。一孤雁,一游子;一鸣哀声,一拍栏杆,两者何其相似啊!连大雁都知回归故土,何况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漂泊孤苦的游子呢?鸿雁这一意象是书信、音讯的代称,古人常借此表达思乡怀亲,羁旅之悲。如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诗词中的意象含义。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率义军南归,他始终把江南当作自己的故乡,始终把复国大业作为骄傲的大事,谁知处处受排挤,处处受冷眼,被随意地赶来驱去,报国却无门,回乡更无望,思乡之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四、 难以排遣的闲愁 此时的南宋政权,已经不愿意再收复失地,给辛弃疾个官做,只是拉拢其心安抚民心而已。于是,他先后任江阴签判、广德军通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州……去替可怜的朝廷收拾烂摊子。虽然他很卖力,干得也很出色,但挥舞宝刀、笑傲沙场、收复故土的愿望却怎么也实现不了。而年华飞逝,自感人生苦短,再加上统治者的冷眼相待,使他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宝刀闲了,他也犹如困兽闲了下来,闲得急躁,闲得痛苦,闲得愁容满面,闲得只能登高望远、看宝刀、拍栏杆…… 五、 不恋小家的大局意识 辛弃疾是侠之大者,“家国同构”的中国文化传统理念深藏其心中。“休说鲈鱼堪?,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西晋齐王司马?执政时,在洛阳作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苏州的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果然被杀。“休说”,意不要说,“归未”意回没回家乡。从这两个词语和反问句,可以清楚辛弃疾并不认可为一己之私利而躲到家中的张翰。这里反用典故,有斥责那些在国难面前明哲保身者之意。辛弃疾在此更多的是表明即使有小家,也不会贪恋那个小家。也就是不驱异族,何以家为?求大家,弃小家;先大家,后小家,辛氏实乃华夏国士之风范。张翰、许汜的典故都是反衬作者恢复祖国这个大家的壮志。 六、 报国无路的绝望、壮志未酬的苦恼 看吴钩(宝剑),定是翻来覆去地看、擦拭。是“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陆游《长歌行》)的焦急,是“念腰中箭,匣中剑,空埃蠹”(张孝祥《六州歌头》)的愤怒。拍遍栏杆,定会响声如雷虎口发麻,定会怒发冲冠眼泪飞溅。拍过之后,是下阕泪流满面的平静。此平静,是绝望之后的平静,是苦恼之后的平静。报国却无门,辛弃疾这位大英雄只能空悲切,只能抚宝剑拍栏杆来聊以慰藉。 七、 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和嘲讽 天下大乱,许汜买田置舍,只考虑一己之私利。刘备,天下枭雄,胸怀一统天下的的大志。与其说许汜耻见刘备,还不如说妥协不思复国的南宋统治集团耻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