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岳阳楼记》为例谈诵读在文言教学中应用
以《岳阳楼记》为例谈诵读在文言教学中应用摘 要:诵读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今天的文言文教学中仍占一席之地。在文言教学中运用诵读法,有助于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有助于完整地把握语言之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兴趣。运用诵读教学法,首先要重构文中的情景,然后再通过解构韵律产生语感,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诵读拓展学生想象和发挥的空间,避免诵读成为机械、呆板的简单重复劳动。
关键词:《岳阳楼记》文言文教学 诵读
“五四”之后国人废除读经,当然也就废除了诵读这一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教育形式。到底要不要读经的争论现在仍在继续。支持读经者认为:“一本《大学》,一千五百字,就能让你的一生脱胎换骨”;并认为废除读经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没有诵读,使我们远离了大师”。经典诵读的传统没有了,大师成长的氛围也就没有了;沉稳而艰苦的诵读没有了,读书的热情也就异化了,分数成了教育的灵魂。这种说法是否中肯姑且不去讨论,但其对诵读这一传统教学手段的充分肯定,则有其合理之处。
诵读之所以为人诟病,主要原因:一是诵读过于艰苦,尤其传统的诵读多讲究“童子功”,从幼儿开始培养对语言文字的直观感觉,被认为是“扼杀孩子的天性”。二是诵读讲究“好读书,不求甚解”,早年的私塾教育,孩子入学后三年不开讲,不重理解,而是一味“死记硬背”,被认为是教师的无能和教育“巫蛊化”的表现;特别是教育实用主义思想盛行后,主张教育就是生活,认为诵读属“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手段,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与创造,转而注重“启发式”教学,开发学生智慧。三是技术支撑无法解决,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可以通过文字来记录与传承,而有形的诵读却讲究韵律、气息,就像唱歌一般,在多媒体技术没有出现之前,无法准确的记录与传授。
上述三点,是诵读淡出教学领域的主要原因。其中第三条属纯技术原因,现在我们拥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强大的多媒体技术,这一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其余两条属思想认识问题。如果认为诵读过于艰苦,那么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之重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不重讲解单纯诵读当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是一点也不合理。理由一是少年儿童的记忆力最强,诵读强调背诵记忆,其实是符合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的。二是古典诗文是情感的浓缩,是文化和历史的凝聚,在学生阶段全部理解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应注重的是积累、积累、再积累,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慢慢就会品出诗文中的滋味,这就是所谓的“顿悟”。相反,现在文言文教学,一不小心就沦为教师单方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同样有“灌输与填鸭”之嫌,并且剥夺了学生想象、重现、思考及至理解的机会,更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
文言文是一座语言宝库,文言名篇读之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尽管随着语言的演变,文言已经退出了日常的生活与交流,作为语言它的实用工具性已基本丧失,但文言并没有离开我们太远,相反,它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已经渗透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生命的系统软件之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激活源代码。在中学阶段开设文言课程,其目的也正在于此。因为文言也是一种语言,所以诵读就是激活的办法之一。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采用诵读这一传统教学手段,其必要性至少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必须摆脱不理解就不能读的传统观念。重讲解、轻诵读,其实也是一种误区,况且讲解难免带上教师个人的见解,出现偏差是难免的,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种经过他人咀嚼的东西,难得体会到原汁原味的精彩。这就是外国的诗歌鲜有翻译得动人心魄之作的原因。诵读则是在诵的过程中,企盼灵光一闪的顿悟,既是与千年之前思想的对话,也是发自内心的共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虽然有点笨手笨脚的嫌疑,但是所领会的却是思想的精髓。
2.有助于完整地把握语言之美。文字与音律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了语言,语言从来没有离开过音律,文言文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韵律。样式上有诗、词、曲,技术上则有平仄、压韵、对仗。不用说文言韵文,即使是文言散文,也具有“金声玉振”的音律特点。文言名篇更像是一首歌,而只看歌词是感觉不到一首歌的精妙之处的,需要投入的演唱。要在诵读中感受韵律,培养语感,甚至可以在诵读中学习气息的运用,领略古人“啸”的情趣。
3.有助于增强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可能与先天的素质有关,但也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得以提升的。我们一谈到大师,便会想到博闻强记,其实这与先天并无多大关系,大多是后天艰苦的诵读培养出来的。现在的实验也证明,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背诵量一旦突破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而且高效。因为在强化记忆的诵读过程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文言难学,在于艰涩难懂、诘屈聱牙,诵读则可使聱牙变得流畅,艰涩变得浅显。真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