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反理 追求个性解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情反理 追求个性解放

以情反理 追求个性解放摘要:“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所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论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关键词:至情 《牡丹亭》 个性解放 汤显祖的“至情论”主要源于泰州学派,同时也渗透着佛教的因缘。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在《近溪字集》等书中提出了“制欲非体仁”的观点,肯定人的多种欲求,汤显祖深受其影响。对汤显祖的思想大有启发的人物还有王学左派的后期代表,被封建统治者和理学家视为“狂奴”、“疯子”的著名的反封建斗士李贽,他的诸多论说带有市民阶级强烈的个性解放色彩,也对汤显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还有与汤显祖有多年神交的达观和尚,对汤显祖确立以戏曲救世、用至情悟人的观念影响至深。“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所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便是汤显祖 “至情”论的真情演绎。 一、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的进程。①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汤显祖“至情论”的一个完美化身。至情至性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不甘束缚,渴望自由美好的爱情,尽管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生活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朱门深宅之中,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但依然没有阻挡住她对大自然、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这是一种自然生命的冲动。《牡丹亭》中最使人感慨的《惊梦》这场戏写出了杜丽娘的这种自觉的生命意识。杜丽娘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家还有一个后花园,当她看到园中美景时不禁感叹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不仅仅是对春光之美无人赏识的叹息,更重要的是对自身之美无人怜惜的感喟。于是她带着 “年已及笈,不得早成佳配,诚实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的遗憾进入梦乡,在梦中实现了与情人的交欢,情与欲都得到了释放和宣泄。《惊梦》作为古典戏曲中最令人感佩发人深省的的儿女风情戏,整体浸润着浪漫主义的感伤之美、追求之美、情爱之美和理想之美。这是对自然、青春和爱情的礼赞,自始至终充满庄严华妙的仪式感。②在作者笔下,这种 “情”是客观的、合理的、美好的,应该得到满足的生命的冲动。在此之后,杜丽娘便大胆而执着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了,所谓“生生死死为情多”,“这般花花草草有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但当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时她宁愿死。书中写到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幽会,梦醒后她发现梦与现实的距离和反差是如此之大以致她不得不付出燃尽生命全部能量的代价,病死于寻梦觅爱的徒然渴望之中。可见杜丽娘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 二、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牡丹亭》是至情的演绎。何为“至情”?“至情”在《牡丹亭》里的表现是“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以杜丽娘之死写出在现实中她要寻找真爱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与所爱之人结合了。但汤显祖的创作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这样一个爱情悲剧,他在写出压制力量之强大的同时,还写出了反抗力量之强大,汤显祖托之于幻想,托之于浪漫的虚构写杜丽娘“慕色而亡”,死犹不甘,幽魂飘荡,终得复生,与柳梦梅结成完美婚姻。在这里我们看到生命的自由意志与陈腐的社会制度间的冲突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作者所追求的并非只是情节的离奇,而是要通过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意志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彻底抹杀,它终究要得到一种实现。而“至情”也在这生生死死之间得到了最好的阐释,正如汤显祖在《题辞》中所说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由此可见全剧写杜丽娘死而复生,就是表现和赞美“一往而深”的“情”。 无论做梦、做鬼,还是做人都体现出“至情”无限,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就是情之至的化身,也是他艺术想象所能推展的极致。汤显祖在这里如此强调的“情”,已不再是停留在青年男女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冲破封建礼教、追求自主的爱情这一狭隘含义之内,而是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并且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具有与“理”相对抗的更为深刻的意义。③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④ 三、“至情”最有效的表述方式是借戏剧之道 在汤显祖看来,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