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下)
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下)(三)常用作介词、副词以及代词:“以”“为”;“乃”“惟(唯、维)”;“其”“若”“或”。
1.“ 以”与断句。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2)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为”与断句。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这里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1)用作介词。①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②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③表示被动关系。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2)用作助词。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如: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3.“乃”与断句。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一般用在句子的前面。
4.“惟(唯、维)”与断句。用作副词。(1)表示限于某个范围,相当于“只”。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2)表示限于某个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如: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赤壁之战》)(3)表示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希望”或“请”。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动作行为的根据与缘由,相当于“正因为”“只因为”。如: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之战》)
5.“其”与断句。(1)用做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度、反诘、婉言、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其”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其”表反诘。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表疑问或选择语气。(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其”表假设。
6.“若”与断句。(1)用作代词。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如: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2)用作连词。①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②“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如: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7.“或”与断句。(1)用作代词。有时分指它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或物中的一部分,有时泛指某人、某物或某种情况,可译为“有人”“有的”“某人”等。如: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2)用作副词。表示不敢或不能肯定,可译为“或许”“也许”“可能”等。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此外,利用文言文的固定结构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如……何”,“奈……何”,“若……何”,“谁……者”,“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可以利用的文言文语法停顿的标志。总之,为文言文断句,是初步进入理解文言文的窗口。只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断句的训练,即使今后出现给文言文加标点,你也一定能应付自如了。
【实战演练】
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於楚也晋军函陵秦军南佚之狐言於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秦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护理.pptx VIP
- 压疮品管圈成果汇报PPT幻灯片.ppt VIP
- 车险承保方案.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合集(第一讲-第十六讲)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大纲.doc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与建设关键问题探讨.docx VIP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pptx VIP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_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__.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pdf VIP
- 民事诉讼法中案外第三人对执行的异议之诉.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