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悲剧美及喜剧美.docVIP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悲剧美及喜剧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悲剧美及喜剧美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悲剧美及喜剧美随着素质教育的日渐深入,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重视。审美教育涉及许多方面和层次,众所周知,审美的基本形态包括优美、壮美、悲剧美、喜剧美等,这里我仅谈悲剧美和喜剧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及作用,以期推进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做点有益的探索。 一、悲剧美的特点及表现 “悲剧美”作为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是指生活和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引发人们在悲愤同情中探索追求,在强烈的情感激荡中奋发向上的审美对象。作为审美对象的悲剧,能使人奋发向上,提高精神境界,净化灵魂,进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 对于悲剧,鲁迅曾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悲剧所展现的总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伟大的牺牲精神,崇高的精神情操,顽强的人生意志等;第二,悲剧表现的正是这些价值的毁灭,即英雄或好人的死亡、受难;第三,悲剧就是“让人看”这些有价值东西的毁灭,以便使观众获得震惊、净化,进而提升其精神境界,激发他们奋发有为以改变现实。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悲剧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类: 第一先驱类英雄悲剧。他们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代表着新生力量,在与落后腐朽势力的较量中遭到失败。比如鲁迅的小说《药》中的革命先烈夏瑜,为了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自由的中国,但却不被他要解放的下层群众理解,烈士的鲜血被用来蘸馒头治病。他的悲剧,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表达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再如夏明翰烈士,被敌人逮捕,就义前慷慨赋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由于这类革命者坚定的理想,才能临危不惧,他们的悲剧,犹如一把烈焰,烧穿黑夜,成为后来者前进的火炬,不是悲惨,而是悲壮;不是怜悯,而是自豪;不是恐惧,而是无畏。 第二类普通人物悲剧。他们是我们所讲的“小人物”,就生活在你我周围,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向往幸福生活,追求美好人生,但由于精神上的局限,由于邪恶势力的强大而以悲剧结束了其人生。《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春蚕》中的老通宝,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子君和涓生,《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春宝娘、《月牙儿》的母女、《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流浪汉、《白鹿原》中的小蛾等等,都属于这类。他们的悲剧,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是对美好人生的呼唤。普通善良的人民结局固然悲惨,但在毁灭中 显示出有价值的东西,却能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第三类是性格悲剧。在此类悲剧中,决定因素是主人公的性格缺陷。如《哈姆莱特》中的王子,总是优柔寡断,总在念叨“to be or not to be?”,一次次丧失良机,最后酿成玉石俱焚的悲剧;《沉沦》中的主人公,敏感多疑并且极度自卑,患上了忧郁症,最后走向毁灭,等等。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表现的是真善美的毁灭,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着强烈的伦理追求和积极的真理探索。当正义和进步遭到摧残,英雄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人生,会激起读者对假丑恶的极大憎恶,从而在 内心升起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在灵魂的净化中获得剧烈的审美愉悦。 二、喜剧美的特点及表现 喜剧的主要美学特征是笑。喜剧引人发笑,因为在可笑的行为中一定包含着荒谬背理的东西。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亦可称为喜剧性或滑稽,往往把旧事物或落后者作为嘲笑否定的对象。鲁迅也曾概括到:“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句话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喜剧表现人生中无价值的东西;第二,喜剧揭示暴露的正是这些无价值的东西,以批判它们为己任;第三,揭露的目的在于唤醒观众,激起他们拒绝批判等感受。 语文教学中喜剧美的形态主要表现在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 在人物塑造上的喜剧性是此类作品成功的主要标志。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作品中的“我”自恃声望尚好,但在竞选过程中无端地被污蔑为“小偷”、“伪证者”、“舞弊分子”、盗尸犯等,并受尽恐吓和攻击,使他有口难辩。在一次集会的时候,竞争者雇佣了一帮孩子,抱住他的腿喊“爸爸”。我名誉扫地,在懊恼和尴尬中退出了竞选。小说采用夸张的手法、讽刺幽默的语言,揭露了民主的虚伪和局限,将喜剧推向高潮。高晓声的小说《陈焕生上城》,以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陈焕生进城卖“油绳”的经历,以喜剧化的幽默笔法,展现了新时期农民的精神风貌以及历史的精神重负,使人在笑过之后陷入沉思。 具喜剧美的作品都很重视语言风格的养成,其作品的幽默讽刺直接关系到作品审美内涵的表达和读者的接受度。如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的语言就非常有特色,使人读了往往忍俊不禁。其作品语言口语化,幽默风趣,简约有味,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