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地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渗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威地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渗透

武威地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渗透摘要:中国传统的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人类主流文化的主要来源,其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传统道德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的核心。如何开发并利用武威地域文化的德育资源,如何实现武威地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渗透,将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就将把学校德育置于地域文化视域下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供大家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武威;地域文化;学校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07-01 一、武威地域文化――独具价值的德育资源 武威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价值,充分挖掘武威文化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以此影响、教育青少年一代,让他们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铸造起中华民族的魂,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的历史使命。同时,开发与利用武威文化的德育资源,也具有广阔的空间与极大的可能。以武威这座文化名城为例,人处其中,随处可见历史名胜和自然、人文景观,时时可感浓浓的凉州民俗风情,儒教文化、佛教文化、丝路文化、沙井文化、西夏文化,海藏寺、大云寺、松涛寺、天堂寺,莲花山、苏武山、昌灵山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最丰富、最鲜活、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对生长在这里的青少年一代具有重要、独特和全方位的教育价值。 二、武威地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渗透 (一)运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家乡开始的。地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它使爱国斗争离学生更近、爱国人物与学生更亲。武威有因出土铜奔马而蜚声中外的雷台,有河西四大名刹之一的海藏寺,有收藏着数万件国宝和文物珍品的武威文庙,有被世人称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有举行著名的“凉州会谈”之地白塔寺,有鸠摩罗什葬舌之处罗什寺塔,有悬挂声震陇右唐代大钟的古钟楼,有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瑞安堡等,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家乡自然景色的“美”,也可以了解到武威自汉武帝设郡以来,历代人才辈出,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教师应结合实物、遗迹、碑文、诗词等适当向学生进行讲述,或带领学生参观,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从而树立为家乡腾飞、中华崛起而发奋学习之志。 (二)以乡土人物的美德、情操感染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道德教育中,教师还应介绍乡土人物的优秀事迹,以“动之以情”的效果叩响学生心扉,使其感受家乡历史人物的美德。数千年来,武威产生了众多风云人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他们的嘉言懿行,至今能给人以启迪和借鉴。例如:南北朝时杰出的诗人阴铿,武威人,是开创我国格律诗的先驱。 例如:段秀实(719―783),武威人。少时孝敬父母,尊敬老人,被誉之“孝童”。成年后沉厚善辨,有济世救民的志向,初举明经科,后弃文就武,因功授安西府别将。德宗即位后,加检校礼部尚书,封张掖郡王。后因陇右节度使朱?谋反,段秀实誓不与贼为伍,以身殉国。段秀实一生忠勇刚烈,为官清廉,不畏强暴,嫉恶如仇,死后被赠太尉衔,谥号“忠烈”。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写《段太尉逸事状》,生动描绘了段秀实的事迹,流传很广。张澍(1776―1847),武威人,清代著名学者。张澍一生在仕途中不得志,但在学术上成就很大,清张之洞称其“才气无双,一时惊为异人”,把他列为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内,与阶州(武都)的邢澍并称“二澍”,是甘肃学术成就最大的学者。通过学习名人,学生既能回望历史、品味人生;又能了解地方人文风情、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这些名人的所作所为,将激励后人为祖国的繁荣,为民族的崛起,为家乡的生生不息而奋斗。 (三)从“石羊河”流域的历史变迁中汲取教训。石羊河,源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冷龙岭北麓,曾几何时,这里的皑皑白雪化成数百条大大小小的溪流,汇聚而下,携着清澈的石羊河水,哺育了河西走廊面积最大的绿洲――武威、民勤、古浪绿洲。她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而如今的石羊河流域早已今非昔比,下游支流大西河、东大河相继枯了,遍及绿洲的无数泉眼枯了,日日流淌的万千溪水枯了,生机盎然的湖泊、沼泽枯了……大片的土地失去了润泽,无边的农田面临着荒漠。成片的沙枣树、柳树、沙棘林带只留下植被残根,荡目荒凉、凄惨!通过学习过去,观察现在,展望未来,使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利用地域文化进行德育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实事求是,有褒有贬。“国史美恶兼收,志则有褒无贬”这话很有道理。在地域文化运用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乎已成为通用语。为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颂扬”是必须的,但“方域所以有志,非仅网罗遗失,实赖以损益古今,兴革利病”对一些反面人物作介绍,对一些愚昧、落后、消极的习俗作批判,正是史学的“鉴戒”功能,这里我们尤其要反对狭隘的地方主义,它片面夸大乡土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