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考点解说】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教学大纲》共列举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高考试卷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要求辨别古今词义差异,二是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前者在前几年出现较多,后者则是近两年的主要考查方式。 例(2006年北京卷第6题)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摇?摇?摇?摇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摇?摇?摇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摇?摇?摇?摇委:任命 分析 D项把“委”解释为“任命”,而原文写景公对晏子说“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委”的主语是“齐国之粟米财货”,由此可判断它应解释为“交给”(就如《过秦论》“委命下吏”、《琵琶行》“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的“委”)。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显然D是应选项。 由此可见,文言实词的考查既要求考生善于结合具体语境去辨析,又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语感水平,能从知识积累中抽取相关知识代入。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才可确保阅读理解较为准确。 【锦囊妙计】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篇幅虽不长,但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的省略等,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答题时就要具备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下面介绍一些基本方法。 一、利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1 (2006年山东卷)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分析“践”的形旁为“足”,“南面”是王位,故而可判断“践”为“登上(王位)”之意。 二、运用声训,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解释假借义 例2(2006年福建卷)余甚或焉 或:通“惑” 例3 (2006年辽宁卷)告裒求属令 属:联系 分析“或”与“惑”读音相同,“余甚或焉”即“我对此十分疑惑”。“属”与“嘱”韵母相同,古音接近,本句中的“属”为“嘱”的通假字,意思是“托付,委托”,解释为“联系”则是错误的。 三、借助成语推断词义 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理解词义就省时省力了。 例4 (2006年全国卷Ⅱ)诸将皆阿 吕后意 阿:迎合 例5 (2006年辽宁卷)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 例6 (2006年湖南卷)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例7 (2006年江西卷)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知道 例8 (2006年江西卷)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例9 (2006年江苏卷)吾属将责之偿 责:谴责 分析今有成语“刚正不阿”,“听之任之”,“日薄西山”“义薄云天”,“不省人事”,“天真烂漫”,“求全责备”等。以上成语中加点词的词义,我们相对熟悉。借助它们,可作出判断:例5、6、7、8、9都是正确的;例10对“责”的解释有误,应释为“要求”。 四、借助句子语法结构分析来推断词义 例10 (2006年湖南卷)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例11 (2006年山东卷)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例12 (2006年重庆卷)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例13 (2006年安徽卷)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 分析例10原句,“间以婀娜之声”相当于“以婀娜之声间”,由此可见句中的“间”是动词,当译为“间杂,夹杂”或“穿插”等(它与初中课文《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间”,用法相同),而非“间或”。再看例11,句中的“过”作“匡”的宾语,“过”即“过错,过失”,那么“匡”的意思应是“纠正,匡正”,不可能是“辅佐”。至于例12、13,句中的“拜”带了宾语“陕西行台中丞”(这是个官名),“资”带了宾语”生”,不难看出前者应理解为“授予”;后者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积蓄、资蓄”,“资生之业”这里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五、借助词语近义或较齐整的句式推断词义 例14 (2006年湖北卷)至乃尚书 郎乘马,则纠劾之 纠:纠正 分析句中的“劾”为“弹劾”,“纠劾”词义接近,由此可知“纠”为“检举,揭发”。 以上是利用词义相近作推断。另外,古人为文讲究铺陈对偶,注意节奏和谐,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对的句子。把握住相关句子的结构特点,推测词义时准确性就会明显提高。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对文、互文来释词。 例15?摇(2006年上海卷)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摇“东西”是否存在古今异义现象?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