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必修二教材对高一记叙文写作指导作用
苏教版必修二教材对高一记叙文写作指导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第一条就提出了“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作文教学不仅要仰仗平时的作文训练课、指导课,还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架设文本与写作的桥梁。
苏教版必修二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极具引导作用。这些文章是指导学生写作的经典范例,作为教者要充分挖掘这些优质资源来指导高一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必修二教材时,笔者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借助文本资源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
一、抓景物描写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是这样描写他的地坛的:“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作者调动所有的感官(如视觉、听觉)细微的感受着古园每一个瞬间的变化,通过描摹蜂儿、蚂蚁、瓢虫等古园常见的生物给我们展示了“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古园;他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这些自然的生物以鲜活的生命,不仅有生命,还有情感,如“想透”、“不耐烦”、“寂寞”等词语的运用,让这段描写既是景语,亦是情语。虽然荒芜但依然生机勃勃,暗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学了这篇文章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景物描写的片段式训练,要求是调动多种感官、运用修辞手法的同时要融进自己的情感。作文训练题是《零距离》,有学生这样写景:
开头:楼下拐角处有一棵老银杏树,从根处又长出一棵小树,枝头朝向相反的方向。风来各自婆娑,雨来各自起舞,它们离得很近,却又相距甚远。一如我和母亲。
结尾:楼下,那两棵树依然风来婆娑,雨来起舞,依然看起来离得很近,却又相距甚远,但我知道它们的根相系在泥里。
这两段环境描写很显然有首尾呼应的效果,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展示了“我”和母亲的关系一如老银杏树和小树的关系,写出了母子之间由有距离到零距离的过程,首尾这两段环境描写就让人看出了文章的跌宕起伏。
经过这样多次的强化训练,学生生成了这样的一些结论:
记叙文要出彩,少不了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吻合心境,情感一致;多种手法,多个角度。
二、抓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事物或环节,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细节描写就是用特写镜头把所写对象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手法。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记叙文写得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的细节描写是否到位。
《祝福》、《流浪人,你若到巴斯》、《亡人逸事》、《金岳霖先生》等文章里都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
如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先生从肖像、神态、动作等方面形象传神的展示了一个精神麻木、生活凄凉的下层妇女形象。通过这些范例,我们归纳了描摹细节的方法:
细化动作,展其过程;巧用修辞,画其神韵;遣词造句,表现特征。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把这些方法学以致用,下面是学生文章中的一些细节片段:
①穿着工作服的他被那不透风的布料死死地缠着,只顾修车的他丝毫没有注意汗渍已在身上开了不知多少朵花。只见他很熟练地从工具箱中拿出一个个零件,这毒烈的太阳将它们烤得很烫,爸爸会不时地拿了又放下。又是一个弯腰,又是一次擦汗。(细化动作、巧用修辞)
②妈妈打开灯,拾起那张被我折磨得惨不忍睹的卷子。用她那双粗糙的手抚平卷子,小心翼翼地将纸角拉直,用胶带纸把破了的地方粘合在一起,交到我手里。她吃力地蹲下微胖的身体,靠近我坐下。(细化动作、巧用修饰词)
一枝一叶总关情,真实的细节描写袒露了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学生把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手法迁移到现实的写作中,这是写作技巧的内化,也是写作水平提高的必经过程。
三、抓主题思想
一篇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是语言的优美,更多的还是源于它内在的精神力量。记叙文写作不仅要有传神的细节描写,还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
必修二的每个专题对学生来讲都是精神大餐,在娓娓的叙述中传达出文章的主旨,浑然天成,水到渠成。如:《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