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比较及翻译.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比较及翻译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比较及翻译摘要: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动物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不同文化赋予了动物词汇不同的含义及联想。文章以汉语“四灵”文化为例,对英汉动物词语的语义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比较,旨在说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语义内涵的影响,以提高译者在跨文化语境中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 英汉词汇 “四灵” 文化内涵 对比 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它不能离开文化所承载的意义。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并相互影响。不同的文化折射在不同的语言中会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特别是词汇,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变化(包惠南,2001)。汉语中有些谚语、成语、歇后语等独特的语言形式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这些语言形式体现的文化内涵扎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具有极强的民族性。 动物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除了龟是客观存在的动物,其他三种动物都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图腾形象。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些动物词汇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中国“四灵”文化为例,对英汉动物词语的语义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跨文化比较,以说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语义内涵的影响。 一、龙 中国的龙(dragon)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的记载。作为中国重要的图腾形象,龙的演化和形成经历了一个由虚幻的抽象到具象的过程。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龙是古人对雷、电等自然现象和鳄鱼、蛇等爬行动物以及其他民族图腾逐渐演化而形成的模糊集合体,所以兼有鹿、蛇、鱼、虎、牛等多种动物的特点。在古代,龙被视为司水之神,能呼风唤雨、通天入海,因此在中国历史中,龙崇拜往往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龙被视为皇帝与皇权的象征。山名水名也以龙为名,人也以龙为姓。汉语中含有“龙”的词语绝大多数都为褒义词,如: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眉凤目、龙行虎步、生龙活虎等。龙文化中蕴含了中国人探索进取、摆脱困境、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西方文化中,龙也源于古代神话,但含义与中国“龙”有极大的偏差。《蓝登书屋韦氏英汉大学词典》对dragon的解释:1.龙(传说中的怪兽,庞大、有翼、口吐火焰的爬虫)。2.《圣经》大蛇、鲸、鳄鱼……3.凶狠、粗暴的人。4.(在社交场合陪伴未婚少女的)非常警惕和严格的年长妇女。在基督教世界家喻户晓的《圣经》最后一篇《约翰启示录》第12章这么中是这样描述dragon的:“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Then another sign appeared in heaven:an enormous red dragon with seven heads and ten horns and seven crowns on his heads...The great dragon was hurled down――that ancient serpent called the devil,or Satan,who leads the whole world astray.)” 在西方文化中,“dragon”一词通常是邪恶力量的化身。英语中有一词“dragons teeth”,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底比斯国王卡德穆斯种下龙齿,龙齿化为武士相互砍杀的故事。我们常用“sow dragons teeth”比喻某人种下祸根。2006年美国发行的一部恐怖电影以“Red Dragon”为名。海报这样写着:“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evil,you must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要知道罪恶的根源,你必须回到起点。)” 鉴于“dragon”一词与中国“龙”的含义和象征的巨大反差,在汉语成语的翻译上,可以采用形象替代、借词等方式进行视点转换,如口语中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直译未必不可(Dragon beget dragons,phoenixes beget phoenixes.),但“An eagle does not hatch a dove.;Like begets/breeds like.”更能体现目标语特色。再如“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翻译为“Hares may pull dead,lions by the beard.”比直译简洁、清晰――A dragon stranded in shallow water furnishes amusement for the shrimps;and if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