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人格养成教育对当今语文教学启迪.docVIP

蒙学人格养成教育对当今语文教学启迪.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学人格养成教育对当今语文教学启迪

蒙学人格养成教育对当今语文教学启迪一、 传统蒙学重视蒙童的人格养成教育 我国的蒙学教育,非常重视对蒙童的人格养成教育。“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句出自《易经》的名言,被移用到蒙学教育上,意思是,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可见我国古代的“蒙养之学”把引导蒙童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放在教育的首位。这一点可以在蒙学教材中得印证。 我国古代的蒙学有专门的人格养成教材,如《朱子家训》《弟子规》《小儿语》《名贤集》《增广贤文》等。这些传统的教材,过去我们常简单地责之为浸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但是只要我们摈去偏见,客观地分析这些教材就会发见,其中固然有封建的糟粕,但是也有大量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的精华: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拙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层,勿谋良田。(《朱子家训》) (2)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步,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弟子规》) (3)自家过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哪个没有?宁好认错,休要说谎。教人识破,谁肯作养。(《小儿语》) (4)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名贤集》) (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增广贤文》) 即使在识字教材中,也融入了人格养成的教育。如: (6)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三字经》) (7)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表端正。(《千字文》) 上面所引几条有的讲节俭持家,有的讲尊敬长者,有的讲勇于认错,有的讲做好事不求回报,有的讲勤奋,有的讲孝敬长辈,有的讲做人的基本修养。对照当今社会,其中许多都是现代人所缺失的。其实在古代蒙学教材中,精华远远多于糟粕。 古代蒙学对儿童的品德教育,有两大特点。一、重潜移默化。用简短而琅琅上口的语言把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编入教材。学童在诵读教材时,其中蕴含的圣人之道便“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周敦颐《通书)。二、从小事做起。朱熹说:“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格不胜之患也。”古代蒙学教育,正是从洒扫、应对这些生活细微之处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将传统的伦理道德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以便于蒙童接受和践行。 二、 目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如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同样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的文化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些道德目标,和古代蒙学的道德目标相比,明显高调、抽象、空洞。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家庭、学校、社会,只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成人。家长以孩子进入一流的学校为骄傲,学校以培养出更多升入名校的学生为自豪,社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的标准。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家长、学校追求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好,一俊遮百丑。如今的学生,课后疲于奔命,参加各种辅导班。他们的信条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有不少家长注重孩子的艺术熏陶,每所学校,都不乏乐器、书法、绘画等有特长的学生,但是,许多学生家长是把这些当作“技艺”来学的,是冲着艺术特长生去的,目的仍然是功利,一旦这些“技艺”在升学时没有了优势,那么学的人就会少得多,假如竞赛获奖对升学无用,奥数班还会这么火吗? 正因为教育只重功利,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孩子有人格缺限也就不足为怪了。报刊、网络披露的弑师案、杀父弑母案、侮辱同学案、虐猫案,这类案子每年都会发生,触目惊心。人们不禁要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现在家长思想中有这样的一种观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在家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助长了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认为家长、教师为他们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感恩,责任感淡薄。在升学、就业的压力下,家长的心态首先出现问题,遇到问题走极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差,对孩子大打出手的家长为数不少,严重者把孩子打伤,打残,甚至打死。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孩子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