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童心理学——社会性方面的心理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心理学——社会性方面的心理问题

(一)说脏话的表现 模仿性说脏话,由于幼儿缺乏相关的是非观念,别人说骂人的话,他觉得很好玩,也跟着骂人,这是孩子说脏话的一种普遍心理 习惯性说脏话,如果幼儿模仿性说脏话得到成人的默许或赞赏,那么幼儿说脏话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有意识地说脏话,幼儿已经理解说脏话的含义和意义,这时他么说脏话有一定的选择性,他们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情境说不同的脏话来刺激、诋毁、侮辱对方 (二)幼儿说脏话的原因 1、模仿 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同时他们又喜欢模仿。由于他们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好的榜样模仿,坏的榜样他们也模仿。说脏话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模仿学来的。 2、引人关注 3、宣泄内心不满情绪 说脏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舒缓幼儿紧张的心情。 4、从众,寻求群体认同 说脏话是幼儿获取他人认同的一种方式。在特定的情境下,脏话可以帮助个人获得群体的认同感,获得必要的社会资源。 5、想显示自己具有“大人”的能力和特点 6、贬低别人提高自己 (三)幼儿说脏话行为与教育 1、净化语言环境 2、教会幼儿用恰当的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和要求 3、忽视 4、移情 5、模仿——榜样 6、改变错误的认知 7、不良环境的隔离 8、渐进式改造 9、正确应对家长对说脏话的抱怨 遭受挫折 这是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攻击行为是幼儿在遭受挫折后宣泄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的;反之,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性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人在受到挫折后,除非允许他们宣泄自己的攻击性,否则攻击性的能量将受到抑制而产生压力,由于这种能量要寻找一条输出通道,所以便产生暴力行为,或者以精神疾病的状态显示出来。 樊军喜欢咬小伙伴,喜欢破坏,喜欢打人。樊军感到孤独时,就会在离自己最近的小朋友身上随便咬上一口。因为这样肯定会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至少可以有5分钟和老师在走廊里独处。 樊军咬人,就是“被关注需求”受挫。 正确途径:竞技运动 社会标签理论 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性质所进行的界定。比如,“这个人是坏人”、“这个人是小偷”、“这个人不诚实”等,这里的“坏人”、“小偷”、“不诚实”,就是社会所给这个人贴“标签”。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这些标签不一定能从客观上反映这个人是什么(因为有些标签是社会错误地加给某人的),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将会“变成”什么。因为标签改变了别人对被贴标签者的认识,也改变了被贴标签者本人对自己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他的发展,并使之最终成为标签所标定的身份。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别人对他的反应及他对别人的反应的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性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与教育 攻击性行为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身体伤害 言语伤害 财物攻击 关系攻击 攻击性行为的基本特点是有意伤害他人。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为造成后果的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 幼年时期攻击性强的孩子到成年后多数也具有攻击性,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行为大多可以追溯到幼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 3/4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而且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兴奋过程占优势地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为了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会采用一些不正确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他们又打我了 曲小超向老师诉苦:“老师,他们又打我了!” 当曲小超这样诉苦时,你马上想到的是什么? 1、曲小超的欲望和需求: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 2、曲小超的情感:焦虑、愤怒、不满和失望(上次他们就打了我,老师你为什么不管呢?) 3、曲小超的思想:打人不好,打人者应受惩罚。(最简单的公平、正义的思想) 4、曲小超的心理疾病:孤独、恐惧,是肉体和精神上的弱者 5、曲小超的个性:懦弱、温和、不合群、依赖心理 6、曲小超与小伙伴的关系:紧张、对立 1、被攻击者的一味忍让 被攻击者的退缩忍让是对攻击成性的幼儿的攻击行为的一种正强化。 2、不良的社会影响 (1)家庭暴力 (2)同伴间的攻击言行 (3)暴力性大众传媒和游戏 3、不当的家庭教育误导幼儿 4、溺爱与纵容 5、不合理的活动空间密度及活动材料的配置 6、认知错误 7、遭受挫折 8、不良社会标签的作用 9、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 10、营养物质失衡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三山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 前运算阶段(2-7岁)的特点:自我中心。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