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育环境下办学特色的建设构想
一、立足地域文化土壤 打造乐善教育特色
1. 学校的悠久历史渊源
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的龙潭村是广州著名水乡,这里四面环水,相传乃龙出之所,故取名为龙廷,后改名为龙潭。进入龙潭村,龙潭涌边苍翠的古榕,长长的须根垂到水里,与水色交相辉映。一座三间四柱的花岗岩牌坊就立在离村口不远的涌畔,正中庑殿顶刻“圣旨”两字,横匾刻“乐善好施”四个大字,这牌坊就是为表彰龙潭村白纶生一生热衷行善,清光绪十七年(1891)两广总督奉旨建立。
白纶生于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资动工兴建了一家祠堂,精雕细琢,历时27个年头才完成。建成时,白纶生早已去世,村民缅怀这个大善人,于是称该祠为纶生白公祠,俗称白家祠。1958年建校伊始的龙潭小学,就是利用白家祠作为教室,后学校虽搬出白家祠,毗邻而建教学楼,但白家祠一直位于校园内,作为一个独特的校园景观而存在,现在已作为“广东省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广州市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修葺一新,并成为龙潭村重大活动的场所。
龙潭村民风淳朴,乐善古风犹存。有着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环境的龙潭小学,立足于地域文化土壤,在2014年提出了“乐善教育”,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赋予更深层次的诠释:快乐而和善。快乐,是指一种愉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学校要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校园,培养孩子们乐观向上的品质。和善,意即温和而善良,引领孩子们充分发挥“人之心,性本善”的善良品质,做一个温和善良的人。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龙潭村涌入很多来广州务工的外来人员,龙潭小学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在校园里和平相处,更要学会和谐悦纳,与人友善。
2. 学校的现状与发展构想
在近两年的探索和发展中,领悟到:学校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活动形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确立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办学体系是学校生存的必需,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没有形成一定办学特色的学校是没有前途可言的。经过反复思考学校的发展优势,结合历史文化,提出传承优良“乐善”传统的构想,构思以“心记善训、口出善言、行践善事”为德育发展主线,以“灵活善变、巧学善思、博雅善学”为教学发展主导,以一个大大的“善”字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凝练出“乐善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博雅至善”的办学理念,“博雅至善”是基于学校历史沉淀以及未来发展需要提出的办学理念,“乐善教育”特色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实践。
二、校园文化依水而生 氛围凸显乐善情怀
1. 品“水”性,结“善”缘
龙潭村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的生态环境,走进龙潭,流水潺潺,小桥古树青石板路,无不述说着水与龙潭人的亲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教善若水,润泽天下”也告诉我们,水润泽万物,令它们繁盛地生长,而它却从不与万物竞高下、争长短,它总是安身立命在众人所不愿去的低洼地。上善的人,其安身立命,像水一样随遇而安,善于居住低洼之地,心若止水。与人交往像水一样博大仁爱,做人像水一样清静而治,做事像水那样发挥功能,行动像水那样善于把握天时。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正因为能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所以不会出现过失和差错。所以,水性即善性,以“水”为“乐善教育”的物象化,对校园“善”的文化氛围进行打造。
依托龙潭水乡特色,利用并突出龙潭“水文化”,打造“乐善教育”,将无形的道德品质教育寄托于有形态可触摸的“水”的物象化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是因为水“知足”,故而“常乐”,让孩子们欣赏并学习“水之乐”,做快乐人,培养乐观品质、快乐心境,继而拥有快乐人生。让孩子们感悟“水之乐”,做到不与人争,不与事急,拥有平和乐观的心态,养成快乐乐观的道德品质。“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会依据容器的形状而改变,让孩子们欣赏并学习“水之容”,体会做人做事要学会包容、悦纳,这一点在培养孩子为人处世方面特别重要。水润万物,万物因水而生,让孩子们欣赏并学习“水之善”, 待人接物像水那样谦虚谨慎、思维像水那样活跃、言语像水那样真诚……不仅要包容接纳不同的事物,更要学会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就像水帮助万物的生长那样。帮助了别人的人,心理就会获得赞同和认可,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继而生发不断肯定的正面的助人为乐道德品质的诱导,促进快乐的体验和乐观品质的养成。
在校园文化“乐善”氛围的创设过程中,我们将“乐善”的理念、品质、故事等通过标识、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彰显,让孩子们进入校园即进入“乐善”的耳濡目染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行影响和渗透。
2. 明“水”色,传“善”情
龙潭村的古树、小桥、流水、村落,自成一幅古朴而典雅的水墨画。学校校园环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国际象棋的课程教案.docx VIP
- 器械科制度汇编.pdf
- 2025年新人教版7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第七章 集装箱码头船舶配积载业务.ppt VIP
- 风中奇缘-中英文台词打印版.doc VIP
- 《机电概念设计基础》课件——运动副.pptx VIP
- 股市主力操盘盘 口摩斯密码(原创内容,侵权必究).pptx
-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docx VIP
- 二 《“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