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OO8年 第 3期 齐 鲁 学 刊 NO.3
总第 2O4期 QILU JoURNAL GeneralNo.2O4
自然生态与中国古代诗歌
曹 瑞 娟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自然生态与中国古代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环境是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同时
也为古代诗人提供 了文学创作的最佳契机和文学表现 的重要 内容 。大量千姿百态 的 自然风物、动植物意象入诗使
古代诗歌呈现 出 “绿化”、生机化 的特色,为读者展示出一幅幅五光十色的生态画卷 。同时,古代诗人 的诗歌创作使
原本属于 自然界的生态事物进入人们的审美文化视野,从而附着上 了浓厚的人文化、诗意化色彩。
关键词 :自然生态;古代诗歌;绿化 ;人文化 ;诗意化
中图分类号:I2O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1一O22x(20O8)O3一Ol1O一05
“生态学”(ecology)是指研究生物体之 间以及 一 、 自然生态是触动诗人诗思的重要契机
生物与其周 围环境之问关系 的学科 。英文 “ecolo— 人类诞生于 自然界 ,生存于生态环境当中,自然
gy”同时具有 “生态”的含义 ,即指地球上一切生物的 界的四季更替、风雨晦明、动植物变化等现象与人类
生存状态 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其周 围环境之间的 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古代 “天人感应”、“天人合
关系。有学者把 “生态”分为 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 一 ”的理论背景下,外界 自然与人类这一行为主体之
精神生态三大类,分别指称 自然、社会和人的精神三 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异质同构 的关系 ,自然界的状况
大领域的状况 ,这样显然就把 “生态”一词泛化 了。 与人体 内部的活动 以及人的情绪体验紧密相关 ,善
“生态”的原初和基本含义仍然是指 自然生态 ,即 自 感的诗人们更是与自然生态之间产生了难解难分的
然科学意义上的 “生态”。本文采用的 “自然生态”一 情缘 ,人与 自然的关系在诗歌创作 中占据着举足轻
词即指 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 以及生物之 间、 重的地位。袁行霈先生指出:“自然界是触动文思的
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要契机。士林文学对山川草木 日月星辰所构成的
笔者发现,中国古代诗歌与 自然生态有着千丝 自然界,也就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 自然环境倾注 了极
万缕的联系。生机盎然 、多姿多彩 的生态世界是触 大的兴趣和感情 。歌咏大 自然,将 自然景物人格化 ,
动古代诗人诗歌创作灵感的最佳契机,并构成其文 或将 自己的思想 、感情 、人格外化为 自然景物,遂成
学表现的重要 内容。各式各样的山川风物 、自然景 为士林文学的重要 内容。”[1](P58)观察 自然 、描绘 自
观 、动植物情态等进入诗人笔下,变成了一系列丰富 然、以自然物态起兴,成为古代诗歌创作的一种传统。
多彩的诗歌意象,古代诗歌 因为这些 自然意象而”绿 中国古代诗论非常重视 自然界对诗人创作 的感
化”,为读者展示 出一幅幅五光十色的生态画卷 。同 发作用 ,“感物”论源远流长。中国诗学理论很早就
时,自然物象也 因诗人的关注和咏叹而进人人们 的 产生了对 自然界引发诗人灵感这一现象的概括——
审美文化视野,从而在其本身的自然属性之外又附 “兴”。 “兴”的最初含义就是指诗人对观察到的 自然
着上了人文化、诗意化乃至人格化的色彩。在 中国 界中生命状态或 自然节律的感动和兴发。西晋陆机
古代审美文化传统中,有些 自然物象如梅、竹等负载 《文赋》云:“遵 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
着中华民族深厚 的心理积淀和丰富的人文情感 内 于劲秋 ,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 ,志渺渺而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