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伤寒补例-清-周学海.pdf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补例清周学海   叙   伤寒。病因也。非病证也。以因为名。 求本也。伤寒见证。变化无端。非仲景六经 主证。所能赅括。后人拘执。   凡不在仲景文内者。概不敢求之伤寒。 间有窥见一隙。又不敢显违众论。但曲为之 说曰。是伤寒杂证也。夫伤寒之证自杂安得 复有伤寒杂证者也。晋唐诸贤。以温病热病 。本于伤寒之转变而别。以温毒与寒毒相对 待。至哉言乎。   温病热病。且以为本于伤寒。况其本寒 证者乎。学人能知伤寒见证。不止仲景原文 。仲景文外。尚有伤寒证治。庶乎其可与读 伤寒之论。治伤寒之病矣乎。王叔和作伤寒 例。以明即病为伤寒伏气变为温热之事。用 意甚盛。惜其语焉不详。揆之事例。仍多未 备。学海读内经后。读仲景书。参以临诊。 觉于伤寒偏死下虚人一语。稍有领会。于是 有见辄录。积久成帙。虽无深义。要是拾遗 发覆之一端。名曰伤寒补例。不敢补仲景也 。补叔和云尔。   乙巳孟冬健之记   卷上   伤寒论难读并宜补大旨   医惟实事。弗尚空谈。仲景书。所以传 世不朽者。以其言皆实事。百家莫及也。然 缺略难读。尤在叙证太简。   常与方药不相对。近贤多以方释证。惟 成氏能先证后药。亦未能大畅厥旨。非成氏 拙于注释。实仲景之文。有难释者也。前人 谓初学。必先读伤寒论。以立根本。予独谓 不然。当先读内经难经。接读金匮。参以外 台千金。而后及伤寒论。以考其变。即如每 节首署太阳病云云。有直指发热恶寒项背强 痛者。有谓先见太阳病。今又接见下文诸证 者。有谓本是太阳病。今忽转见下文诸证者 。果有日久及发汗吐下后等语。犹有转接之 迹可寻。无之。便苦上下不贯矣。况夫邪气 之何以发为太阳病少阳阳明三阴病也。三阳 三阴病之何以各见某证也。发汗吐下后之何 以变见某证也。某证之何以应用某方、加减 某药也。一概不曾道破。间有一二。亦断碎 而不续。此虽智者。不能得其脉络之所在。 而责之初学。不亦难乎。王叔和作伤寒例。 仅提其纲。陶节庵作六书与全生集。未竟其 绪。深望世有高贤。取仲景书。合之内经。 参之诸家。补发其所未备。三阳三阴病上补 发邪气来路。病下补发转证机括。某方主之 。上下补发。对治气宜切定实事。勿谈空理 。国中末候。条理分明。使读者对书如对病 患焉。确有可循。不致眩惑。斯生灵之幸也 。小子愚陋。愧不及此。仅发其端。以待来 者。   卷上   三阳三阴分经名义   经也者。分野之谓也。犹孟子所谓经界 。在人身谓之部位。无专物而命物者也。部 位既定。于是筋与脉之行于太阳少阴之部者 。命曰太阳之筋。太阳之脉。少阴之筋。少 阴之脉。行于阳明太阴之部者。命曰阳明之 筋。阳明之脉。太阴之筋。太阴之脉。行于 少阳厥阴之部者。命曰少阳之筋。少阳之脉 。厥阴之筋。厥阴之脉。故灵枢经脉经筋两 篇。并冠以经者。以筋之与脉。皆分经而行 。非筋脉之外。别有所为经也。大者为经。 支者为络。以脉之大者。   各据专部。故得独被以经之名。非以经 络相对。屹然二物也。然则三阴三阳。果本 于何义而有此名也。曰本于天地四象也。阴 阳离合论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 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 名曰太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 。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 表。名曰少阳。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 之前。名曰厥阴。由此观之。前曰阳明者。 阳者。表也。明者。盛也。耳目之精。手足 之用。皆聚于前。故曰阳明。   其里太阴。人身背为阳。腹为阴。居腹 之里。故曰至阴。后曰太阳者。太者。至也 。阳者。表也。居背之表。而又为耳目手足 之所不及。在人身为至远。故曰太阳。远之 也。其里少阴。少者。小也。居背之里。稍 近于前。故曰少阴。两侧曰少阳者。分据两 侧。部位狭隘。故曰少阳。其里厥阴。厥者 。逆也。前后之交。两气相触故也。是故阴 阳者。表里之雅名。太少厥阴者。前后两侧 之雅名耳。三阳经之气血。亦营运于三阴。 三阴经之气血。亦营运于三阳。不得以表里 分经之阴阳。为气血本性之阴阳也。气血之 阴阳。当各从其脏腑之本体求之。与分经之 阴阳。两不相涉者也。故至真要大论曰。以 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谓以四象阴 阳之名。命于六气。以六气阴阳之名。   命于人身上下表里之处。处即经之义也 。盖天下无无名之物也。必分立诸名。而后 便于讨论病机焉。言者。讨论之谓也。由是 推之。命燥金曰阳明。湿土曰太阴。特假其 名而已。非燥金之气属阳。湿土之气属阴。 而居前也。命寒水曰太阳。君火曰少阴。亦 假其名而已。非寒水属阳。君火属阴。而居 后也。命相火曰少阳。风木曰厥阴。亦假其 名而已。非相火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