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期李白生平研究综述学毕业论文.doc
新时期李白生平研究综述学毕业论文
一、出生地
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两文叙述李白
出生都在“逃归于蜀”、“潜逃广汉”之后,所以历代都认为李白生于蜀中。但李白在
肃宗至德二年写的《为宋中臣自荐表》中却说:“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
”至德二年57岁,其生年应当是武后长安元年,至神龙初迁蜀时李白已5岁, 显然不可
能生于蜀中。清代王琦编《李太白年谱》时发现了这个矛盾,提出疑问:“神龙改元,
李白已数岁,岂‘神龙’之年号乃‘神功’之讹亦或太白之生年在未家广汉之前欤?”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术界展开过对李白出生地的大讨论。
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细亚
的碎叶城”,其位置在今哈萨克境内的托克马克。郭沫若的观点得到众多学者的响应。
进入80年代,学界展开了对李白出生地的大讨论。将各家所持的论点按地域划分,
可分为以下四种。
首先是蜀中说。《四川大学学报》1981年第4 期发表郑畅《李白究竟出生在哪里》
,文章认为李白于神龙元年出生于绵州昌明县青莲乡。王少志《李白的故乡——江油》
(《新疆日报》1982年5月8日)、蒋志《李白生于江油补正》(《古典文学论丛》1982
年第10期)均认为李白生于蜀中。蒋志的《再谈李白生于四川江油》(《宁夏学院
学报》1995年第4期)一文亦认为对蜀中说不能轻易否定。 裴斐《评李白出生碎叶说兼
及其籍贯问题》(《江汉论坛》1984年第11期)也持蜀中说。他后来又写了《“神龙年
号为神功之讹”补正》(《李白》1991年集)一文,认为即使像“神功”这样 中国大学排名
只存在了三个月的年号也可以称“初”和“始”,李白生于蜀地确定无疑。
其次是条支说。刘友竹《李白的出生地是条支》(《研究》1982年第2 期
)和康怀远《对〈李白出生地是条支〉的一点补充》(《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3 期
)认为唐代条支的地望在今阿富汗中都一代,其治所就是昔之鹤悉那,今之加兹尼,在
唐代时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
第三是焉耆碎叶说。李从军《李白出生地考异》(《李白考异录》,齐鲁书社1986
年版)谓李白出生于“焉耆碎叶”,即今新疆境内博思腾湖畔的焉耆自治县和库车一带
。王耀华《关于李白出生地史料的辨析》(《中国李白研究》1991年集)也认为李白的
故乡应是安西的焉耆碎叶。
四是长安说。刘开扬《李白在蜀中的生活和诗歌创作》(《文学遗产》1982年第4期
)认为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称“奔流咸秦, 因官寓家”的“咸秦”指长安,由此
推论李白生于长安。
进入90年代,关于李白出生地的讨论仍在继续,且探讨的角度有所拓展。周勋初《
李白及其家人名字寓意之推断》(《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一文认为李白父子三代
的名字全都暗示了李白一家来自西域,并寓其本姓“李”;又从李白为死去的朋友吴指
南实行“剔骨葬法”(又称二次检骨葬)一事出发,认为这与他接受突厥文化或蛮族文
化的有关。王伯奇《李白的籍贯探讨》(《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从籍贯的概
念入手进行讨论,结论是只有山东才是李白的籍贯。
综合以上众说可知,关于李白出生地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蜀中说”与“西域说”两
种观点上。不论是哪一种说法,所依据的基本史料不外乎以下几种:李白《上安州裴长
史书》,李白《与韩荆州书》,李阳冰《草堂集序》,魏万《李翰林集序》,刘全白《 (作文网zw.nseAc.)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刘煦《旧
唐书·文苑传》(下),宋祁《新唐书·文艺传》。虽然基本材料相同,结论却差异甚
大。为此,李家烈《李白的家世与生籍考辨》(上)(《四川师院学报》1997年第4期)
一文从李白生平史料的存世状况出发, 认为基本材料的诸多不实之处动摇了它们的权威
性,因此,在未发现新见史料的前提下不宜急于创立新说,立足于对已有的史料进行重
新检讨和反思才是谨慎和理智的做法。
二、家世
第一种说法为李白是李暠之后。王文才《李白家世探微》(《四川师院学
报》1979年第4期)、 耿元瑞《李白家世问题郭说辨疑》(《江汉论坛》1984年第5期)
两篇文章持这一说法。 王步高《李白是达摩的子孙吗》(《衡阳师专学报》1986年第1
期)亦认为李白和李世民都系凉武昭王九世孙。
第二种说法是李白为李贤、李穆之后。兰州大学张书城在其《李白家世之谜》(《
光明日报》1984年10月14日)一文中认为李白是西汉李广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
系的后裔。本文另有《拓跋魏系李陵之后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