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泰迪杯” 全国大学生数据挖掘竞赛优秀作品.pdf

第三届“泰迪杯” 全国大学生数据挖掘竞赛优秀作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届“泰迪杯” 全国大学生数据挖掘竞赛优秀作品

第三届“泰迪杯” 全国大学生数据挖掘竞赛 优 秀 作 品 作品名称:城市供水处理混凝投药过程的建模与控制 荣获奖项:一等奖 作品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作品成员:李起旺 唐鑫桂 指导教师: 泰迪杯大学生数据挖掘竞赛论文报告 基于非线性预测建模的混凝投药过程控制 摘 要: 针对水厂混凝投药过程,本文根据广东省某水厂历史数据,建立了进水流量、浊度、PH值、加 药量和沉淀池出水浊度之间的四个阶段性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最佳投药量的闭 环预测系统,实现对投药量的实时控制。 [3] 第一阶段:忽略PH对投药量的影响,综合已有文献 中的投药量与各因素间的指数关系,建立 了基于非线性回归辨识指数模型,并采用取对数方法将其转换为线性回归问题,最终求得出水浊度 与投药量、原水浊度及取水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可信度为99% ),并通过式(2-5 )计算反应到沉 淀结束的时间为90min 。 第二阶段:考虑时间的滞后性,本文建立了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黑箱投药控制模型, 将原水PH、原水浊度、取水量以及投药量作为输入参数,出水浊度作为输出参数。通过设置学习参 数和动量系数,并控制出水浊度达到标准值,最终确定了4- 12- 1最佳的神经网络结构,其泛化误差为 0.0014 。运用此模型,计算了在不同原水条件下的最佳投药量,具体可见表2-6;并分析了原水PH、 原水浊度及取水量对最佳投药量的影响,可见图2-7、2-8、2-9 。 第三阶段:鉴于混凝投药过程是一个反馈控制过程,在投药时混凝剂量不仅与控制本次出水浊 度有关,还与上次的出水浊度相关,模型二只是通过控制出水浊度来寻找最佳的投药量的正向反馈。 为使模型更有效,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本文在模型二基础上,增加出水浊度作为输入量,投药量作 为输出量建立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样本数据的训练和误差控制确定了最佳网络结构。出水 浊度作为反馈参数实现对最佳投药量的反馈控制:以1.0NTU为临界点,大于1.0NTU会使投加量增加, 且越大增加越多,小于1.0NTU会使投加量减少,且越小减少越多,具体可见表2-7和图2- 12. 第四阶段:由于温度会影响分子的布朗运动和水的动力粘度,最终会影响到最佳PAC量的投加, 故需要将温度也作为输入参数,研究温度对最佳PAC量投加影响,其模型是在模型三基础上增加温 度作为输入量构建新的神经网络模型,从气象局搜集到2013年8月22 日到2014年9月5 日的气温数据, [11] 并利用文献 气温与水温函数关系计算得日均水温数据,同时将附件数据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日 均化后与温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作为输入参数进行网络训练,最终确定较优的神经网络结构, 0 在10-25 C时最佳投药量几乎不变,而在温度升高投药量降低;反之升高,具体可见图2- 17. 最后,本文根据BP 神经网络的缺陷,设计了基于RBF 神经网络结构的投药控制模型,并基于 之前的模型最终设计出最佳投药量的闭环预测系统(图2-20 ),实现对投药量在水发生变化情况下 的实时控制。 关键词:混凝投药,非线性预测,回归模型,BP 神经网络,RBF 神经网络 第1 页 泰迪杯大学生数据挖掘竞赛论文报告 Process Control of Coagulant Dosage Based on the Nonlinear Predictive Modeling Abstract: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