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产业打造活力文都.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文化产业打造活力文都

以文化产业打造活力文都 华月报:桐城是“冠盖满京华, 文章甲天下”的千载文都,作为桐城市的现任市委书记,您对发展桐城文化有何见解?王强: 桐城居皖之中,是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以戴名世、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都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对于桐城来说,文化就是桐城最具特质的资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资源。桐城派文化和徽文化、老庄文化并称为安徽省的三大区域文化。桐城派思想无论是早期“桐城三祖”的“义理”说,还是中期以曾国藩为代表的“经世济民”说,以及晚期林纾、严复为代表的“大开放”说,不仅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从今天看来,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想要以此高度来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宣传我们的桐城派文化。以安徽省省级桐城派研究会为依托,系统整理研究桐城派文化。在这方面我们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要出一些系统的研究成果。现在徽州文化也取得了现实的成果,徽州文化有十大派系,每一个派系都有厚厚的几本书,甚至有的在产业方面都做得非常完善。在“北融南接”中,桐城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有助于提升“北圈南带”的文化“软实力”。 在塑造桐城新形象方面,我们将推进“三态融合”,打造“魅力文都”。坚持把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城市历史遗存的形态、反映的文化神态和现代经营的业态“三态融合”,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整合、相得益彰。注重培育弘扬“崇文、尚和、创新、争先”的城市精神,既科学地建设城市,又艺 术地发展城市,防范与解决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特别是在老城提质、新城扩容的城市化进程中,桐城市政府始终把桐城文风、文脉的传承与延续作为主线,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城市布局、城市景观都将在存续桐城文脉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桐城风格、桐城特色,实现了文化与城市的互融互动。树立大文化理念,深挖文化内涵背后的经济价值,探索文化与经济融合的新空间、新途径。 新华月报:发展桐城文化的抓手在哪里?王强: 我们发展桐城文化的突破口和抓手就在文化建设的项目化。以前讲到桐城派文化,博大精深;“六尺巷”精神,声名远播;“父子宰相”,世无仅有;黄梅戏曲,名扬四海;桐城玉雕,匠心独具,等等。盛名之下,却是有史可讲,无景可看。我们不能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如何让“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形”的文化资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时不我待。在年初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我们提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自觉坚定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此外,桐城市政府还号召全市上下尤其是文化主管部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认识到抓文化就是抓经济、竞争力、民生和科学发展。加大对桐城派文化的保护、挖掘与开发力度,不断丰富桐城文化的内涵,准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紧紧抓住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有利机遇,勇于担当起传承和弘扬桐城文化的历史责任。为此,我市“四大班子”已于2010年9月初全部搬出,租房办公,腾出黄金地段,修复建设以桐城历代名人故居、桐城派精品陈列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桐城派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建成后它将成为桐城文化的展示中心、桐城派文化的研究中心、广大市民的休闲中心,更是青少年学生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传统艺术教育中心,也必将成为广大桐城派文化崇拜者与桐城文化精神信仰者的“朝圣”之地。 此外,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对老城区要做“减法”,逐步引导老城区的工业企业“退城进园”、“退二进三”,对拆迁腾出的土地,更多地用于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注重对老城区优秀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开发,将散落的历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链,重点要整修以东大街、北大街、寺巷为代表的古街古巷,建设明清市井风情街,坚持修旧如旧,恢复桐城名人故居,使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更加完整,历史文脉更加清晰。 发展方式上,我们会实施文化大项目带动战略,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我们将全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打包,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包装印刷、佛光铜艺、玉雕文化、旅游开发等产业,加大文化招商力度,延伸文化产业链。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运用文化元素来聚集资金和发展经济,再用聚集来的资金通过产业化的形式来发展文化事业,切实为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举个例子:2008年我们引进北京中坤集团投资8.8亿元开发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2011年国庆节期间,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孔城老街重新焕发生机。全国各地百项非物质遗产绝活在“孔城老街风情节”精彩亮相,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将把古香古色的老街渲染得更加古朴而富有韵味,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大批游客。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