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及道德分裂论《苔丝》及《无名裘德》现代主义文学思想.doc

从人及道德分裂论《苔丝》及《无名裘德》现代主义文学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人及道德分裂论《苔丝》及《无名裘德》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从人及道德分裂论《苔丝》及《无名裘德》现代主义文学思想摘 要: 《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被批评界公认为哈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然而通过细致地研读文本,作者发现该两部作品中蕴含有丰富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质素。本文从人与道德的分裂这一角度试图挖掘出它们所含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关键词: 《苔丝》 《无名的裘德》 人与道德的分裂 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一、引言 托马斯19与20世纪之交英国文学大家,批评界主流观点一直把哈代定义为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而并没有太多地关注到其作品中已经萌芽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本文以哈代两部代表性的作品《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作为研究对象,从人与道德的分裂来分析其所蕴含的现代主义文学精神光芒。 为了更好地阐明本文观点,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学者袁可嘉把它概括为:“在四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1]这些思想特征根源之一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关于究竟什么是“异化”,一般理解是:“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转过来支配主体本身。”[2]正是在这种外在异化力对人的压迫、撕扯下,才导致了原本有利于人发展,与人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几种因素与人发生了分裂,走到了与人敌视的对立面上。所以我们可以说异化是产生这种病态分裂的原因与外部力量,分裂是这种异化力量加于人所导致的结果,这是二者的因果关系。 道德是社会的组成元素之一,以下从社会异化力量挤压下人与道德的分裂(即人与社会分裂的一个层面)这一角度来探讨两部作品中所折射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二、《苔丝》中人与道德的分裂 天真烂漫的少女苔丝在小说中出场不久,即被淫邪的亚雷克诱奸,她本应成为值得怜悯的受害者,可在受辱回乡后,在传统的维多利亚社会贞操道德观下,苔丝不敢抬头,不敢出门,连可怜的婴儿,那个所谓非婚私生子都不能接受洗礼,夭折后被草草葬在草丛中。在那样一个标榜“良好道德”的社会中连襁褓中无辜的婴儿都不能被接受,谁是高尚的,谁是可耻的,一目了然。在这种我们现代人与哈代都认为是无耻道德的“理性”下,高尚与可耻,纯洁与淫邪,来了个是非颠倒,黑白不分,这是何等的荒谬,然而在那个时代这种失衡就是理直气壮、堂而皇之地摆在你面前,“强奸”着人性中善的一面。正义、善良、受害的一方反而异化成“邪恶”、“淫乱”与“无耻”,异化成被这个社会道德所不容的“非理性”。“可苔丝有什么罪过?其实她只不过是个稍大些的孩子而已。可罪恶的道德、宗教观念因为男权强势话语权而得以控制社会,并进而偏偏要把苔丝这个弱者妖魔化为一个不洁的堕落女人,欲灭之而后快。苔丝愤怒地质问:难道女人的贞操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了?”[3]这种开篇即显露出的反传统锋芒尖锐而咄咄逼人。在哈代看来传统虚伪道德的“理性”才是真正的“非理性”,他们打着道德的旗帜干着不道德的勾当。哈代身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吞噬一切人类善良、美好特质的环境中,已敏锐地觉察到人与伪善社会道德准则间激烈的冲突与分裂,哈代是用他独特的文学创作中的“非理性”表达着对这个病态社会的理性思索。 苔丝与克莱尔最初的相识、相恋,是男女间最朴实、真诚的相互爱慕,体现的是人类中真实的情感,歌颂的是爱情的纯洁。“苔丝把克莱尔看成是一个智慧的化身,而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发现他知识渊博,智力超群”,[4]在克莱尔眼中“他觉得她这张脸实在太可爱了。然而上面没有一点点虚无缥缈的成分,全都是真实的活力、真实的血肉”。[5]男女间朴素的倾慕爱恋而产生的真爱火花,总是那么绚烂多姿,令人神往。真正的爱情中没有门第之分、贵贱之别,这为千百年来多少人所憧憬所追求。苔丝,一位破产农民的女儿,经济地位低下,处于社会的底层,而克莱尔出身牧师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物质生活并不匮乏,应当属于社会的中层,并且在故事的前期发展中,呈现给我们的面貌是思想进步开明,积极进取,反对一些不合时宜的陋俗。两位地位悬殊可真心相爱的人似乎会马上即可水到渠成,修成正果。哈代在前期也极力渲染了这一爱情的美妙、和谐。我认为这种和谐是为故事后期所要表现的人与社会陋德的严重冲突、扭曲、对抗作铺垫,前期表现越美好,后期所突出的压抑、扼杀纯洁美好人性的社会伪道德与人的撕裂感就越强烈,越能震撼人心。就在两人结婚之时,克莱尔得知苔丝失贞的事实后,还是成为陋习所压迫的奴隶,绝情地抛弃了几乎毫无过错的善良苔丝,这直接导致苔丝命运急转直下,使她陷入精神上的极端痛苦并最终滑向毁灭的深渊。此种哈代寄予深切同情与批判的悲剧结局即使我们现代人看了也触目惊心,更何况在以道德标榜著称的19世纪末维多利亚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