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苏北赣榆县沙河第二中心小学为例.doc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苏北赣榆县沙河第二中心小学为例
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 吉广萍 辛涛
【摘要】特色课程在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苏北地区赣榆县沙河第二中心小学为例,在总结其“农家故院”特色教育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阐述了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和评价,提出我国小学特色课程应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重在学生素质提高。
..
关键词特色教育;农家文化;课程资源;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1671-0568(2014)30-001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与农村基础教育有效对接的研究”(编号2013sjd880080)的研究成果。
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始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32406平方米,现有班级20个,学生912人,教职工78人。学校始终坚持“强化课程改革,内化常规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全新育人模式”的办学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依托所处农村的地理优势,筹建了“一露二铺五室八房”的农家故院,实施“农娃乐”特色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现就其特色教育的实践过程与经验作如下思考:
一、特色课程建设的
1.源于传统文化。中国千年的农业发展,孕育了丰厚的农家文化。学校建造“农家故院”,把千年“农韵”引入校园,挖掘优秀农家文化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和价值。农家文化的特色教育主要包括农耕发展史、农耕用具、农家生活、农家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中国农耕发展史、中国农具发展史、农家文化概述、农家历法、农家节日、农家谚语和农家诗文等均于中国传统的农家文化。学校借助农家故院的特色资源,让学生认识农家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智慧,从而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源于地区文化。学校地处苏鲁交界处,农家文化的特色教育集中体现了苏北和鲁南的特点。同时学校位于赣榆县农村地区,农家故院集中体现了苏北农村近千年农家的发展历程,植根于赣榆农村近百年来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史,是对赣榆乡土文化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大胆尝试。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深入研究农家文化,开发优秀农家文化的教育价值,源本究根传承农家文化,且研且行弘扬农家精神,以“一院一园”呈现农家韵致,着力开展“农娃乐”特色教育,包含赣榆农村发展情况,赣榆农家生活概述,衣、食、住、行、乐等方面的内容,精神生活方面主要选择了农村孩子最喜欢的三种传统游戏(打木梭、滚铁环、抽木陀螺)进行介绍。教师教授时都结合赣榆农村中一些古老的传说、故事以及历史名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进行阐述,向学生渗透赣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走进赣榆农家的历史,体会家乡农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受祖辈的艰辛与顽强,知农、学农、爱农,进而升华爱家乡、爱祖国的真实情感。
3.源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丰富育人内涵的重要源泉。学校特色教育应与学校文化的建设相一致,因为真正的学校文化是有特色的,真正的学校特色应该是文化性和整体性的统一。沙河二小学校实施“农娃乐”特色教育,把农家文化引入校园,促使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相匹配。学校整体布局构建“一院一园”,即建造农家故院和农娃乐园,点面结合,呈现农家韵致。基于农家故院和农娃乐园的特色,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农家特色,地面上成百上千的磨盘福字,近百米的农家文化长廊,操场上布满的农家方格游戏……学生沉浸其中,自然地与学校融为一体。
二、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
1.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始终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为指导。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等观念科学地引领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农娃乐”特色教育就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让农家娃走向农家生活,边实践边研究,学会生活,弘扬勤劳、淳朴、坚韧、创新的农家精神,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2.确定联合的建设者。作为特色课程,必须要获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教师不是特色课程建设的唯一主体。学校“农家故院”的特色资源建设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合作的结果,融师生之心血,汇众人之智慧。首先学校请来当地对农家文化颇有研究的长者,让他们回忆难忘的农家风物,再现温馨的农家生活场景,把要搜集的农家日常生活用品和器具进行分类,精选上千件物品列入农家故院收集目录。然后发动全体师生和家长从自己身边搜集,并一一分类、命名。如今农家物品器具,不论雅俗,应有尽有;耕作、加工、生活、娱乐等用具,一应俱全。同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加强与家庭和社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5MR105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OCR).pdf VIP
-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常用二级结论.pdf VIP
- 住院患者跌倒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pdf VIP
- 《放疗副作用及应对》课件.ppt VIP
-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新).pdf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A卷).docx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检查标准-培训课件.pptx
- 半导体物理学(第8版)刘恩科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