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都市湿地循环产业链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珠都市湿地循环产业链研究.doc

  海珠都市湿地循环产业链研究 陈青春,邓培飞,陈 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 510225) 摘要:以海珠湿地生态管理和产业化利用为核心,结合拟建设的“海珠-仲恺国家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从景观规划设计、水净化功能、污染土地利用、植物匹配性、产业发展规划、研发等方面,以生物转化器实现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和零排放,优化湿地公园“都市牧场”循环产业链,建立湿地生态农业模式,创新经营机制。 .. 关键词:湿地;废弃物;生态系统;基质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0439-8114(2015)04-1022-04 DOI:10.14088/j.ki.issn0439-8114.2015.04.065 收稿日期:2014-04-15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51022501000012);广州市海珠区科技和信息化局项目(2011-KG-12) 简介:陈青春(1983-),男,江苏连云港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作物精确学理研究,()15818115414(电子信箱)chenqingchun0414@163.com; 通信,陈 平(1968-),男,教授,(电子信箱)turf2009@qq.com。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富有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其中有数以万计的鱼类、鸟类、植物和浮游生物,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且相互之间构成了一个稳定的良性循环生物链,在蓄洪防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净化水质及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多重效益,特别是在对环境的净化功能与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方面有着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特别是位于城市周边的湿地,更是城市的生态屏障[1]。 湿地植物作为既造景又具有生态功能的承担者,通过构建功能组植物,可以在美化自然水景的同时提高水体质量。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相关水湿生植物水质净化与造景功能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水生植物在水体产氧、改善氮循环、吸附沉积物、抑制有害藻类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有效净化富营养化湖水及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5]。水生植物为水生动物、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隐蔽场所和食物,同时对水体重金属及氮、磷等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水体净化作用显著的植物主要有芦苇、香蒲、茭白、水芹、菖蒲、石菖蒲、水葱、稻、慈姑、荸荠等挺水植物;睡莲、荇菜、莼菜等浮叶植物;凤眼莲、浮萍、紫萍、满江红、水鳖等浮水植物;菹草、金鱼藻、苦草、黑藻、伊乐藻等沉水植物。不同种类的水生湿生植物去除有害物质的速率和抗水体污染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6-14]。 本研究以拟建中的“海珠-仲恺国家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地块为未来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将海珠湿地及园区绿化刈割物高效循环利用,并利用该地块完善湿地公园周边截流河涌景观水初步净化及污染土壤生态化治理,以废弃物资源生态转化后进行污染土壤置换,实现都市现代农业清洁生产,更好地完善海珠湿地景观、科普、科技产业发展等功能,实现区政府打造“都市名片”的战略目标。 1 海珠湿地公园介绍 作为全国惟一建于特大城市中央的湿地公园,海珠湿地公园示范区始建于2012年6月,2012年底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该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即海珠区东南部,被称为广州市的“南肺”和“肾”,主要包括大面积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39条,总用地面积约800 hm2,水域面积达380 hm2,是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胭脂红番石榴等十余种岭南佳果的传统产区。海珠湿地总体规划分为三大功能片区(恢复重建区、湿地保育区和合理利用区各占约三成)。管理服务区占地8.2 hm2。宣教展示区位于湿地公园南面、环城高速两旁,占地54.4 hm2。湿地保育区271.6 hm2,主要位于海珠湖一带。瀛洲生态公园、小洲村西面数百公顷果园区域和仑头村西南面,均为有水环绕或河涌流经的果园区域,并引种多样化的水生物种。供水主要为地表水(截流河涌外依然有城市污水),湿地公园生物-水体-土壤为一体的综合生产与自净能力将影响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14-16]。 2 海珠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 海珠湿地果园保护区植被群落单一(主要为荔枝和龙眼),除了自身植物衰退外,常面临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危害。我国薇甘菊大都生长在水分条件较好、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如受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