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形成和利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壤形成和利用

第六章 红壤的形成与利用;? 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可统称之为铁铝性土壤(以下简称其为铁铝土),燥红土在我国土壤分类中属半淋溶土纲。 它们广泛分于我国的亚热带与热带,北起长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起东南沿海和台湾诸岛,西到横断山脉南缘,包括粤、桂、闽、赣、湘、鄂、皖、江、浙、川、黔、滇、台湾、海南及西藏的东南部,总面积113.3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3.39%,是我国热带与亚热带的稻、棉及经济作物、水果等重要产区。由于这些土壤的特殊气候条件,这些铁铝性土壤具有一系列其自身的共同形成与特征。;第一、铁铝土的形成特点:;第三阶段,由于风化盐基的进一步淋溶而使土体上部酸化,因而使铁、铝胶体开始活动,在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一方面是铁的氧化物胶体蒙覆于粘粒表面,在土壤干旱期变为针铁矿与赤铁矿,使土壤颗粒变红,即所谓红化过程;另一方面是粘土矿物的进一步破坏,形成高岭石,以至三水铝石,这就是富铝化过程的最后阶段。 根据以上这种亚热带和热带的土壤形成的富铝化特点,P·杜乔富尔将之分为三个风化相,即铁硅铝化过渡到铁红化,最后到铁铝化。;第二、铁铝土的基本特征:;3.土壤肥力低。即所谓酸、粘、瘦、蚀等不良的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与气候生产力不协调,因此,必须重视铁铝土的利用与改良。? 4.由于高温、多湿,铁的氧化物在土体中表现突出的颜色,如赤铁矿、褐铁矿等水化度低,为红色;针铁矿水化度高,为黄色等。;第三、我国的铁铝土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一、分布与形成;成土母质主要有第四纪红色粘土,第三纪红沙岩、花岗岩、千枚岩、石灰岩、玄武岩等风化物,且较深厚。 第四纪红色粘土的四个层段: 均质红土层 焦斑层 砾石层 网纹层;国际上对红壤研究较多,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确定为铁铝土纲中的一个土类,相当于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中高岭湿润老成土、强发育湿润老成土、高岭弱发育湿润老成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正常强淋溶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红壤相当于富铁土。;二、红壤的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基本性状与诊断特征 ?;(-)红壤的形成过程;1.脱硅富铁铝化过程;谨脓重骸怕粱咒溅盏悄亦吟需癌妈允涌拟撇吐吏鹰旷谚褐桂义线槽撼前崎红壤形成和利用红壤形成和利用;从这当中也可以看出,当土壤溶液的pH值达6.5~7.0时,SiO2 的溶解度曲线明显上升。为了区别于灰化过程的酸性淋溶而将SiO2 的淋溶称之为碱性淋溶,或中性淋溶。这也是富铝化过程的实质之一,即脱硅富铝化。 旱季铁铝胶体可随毛管上升到表层,经过脱水以凝胶的形式形成铁铝积聚层,或铁铝结核体。含水铁、铝氧化物一般向下移动不深,因为土体上部由于植物残体的矿化所提供的盐基较丰富,酸性较弱,故含水铁、铝氧化物的活性也较弱,大多数沉积下来而形成铁铝残余积聚层。;因此,红壤的脱硅富铝化的特点是:硅和盐基遭到淋失,粘粒与次生粘土矿物不断形成,铁、铝氧化物明显积聚,如图6-3所示。据湖南省零陵地区的调查,红壤风化过程中硅的迁移量达20%~80%,钙的迁移量达77%~99%,镁的迁移量50%~80%,钠的迁移量40%~80%,铁、铝则有数倍的相对富集。红壤这种脱硅富铁铝化过程是红壤形成的一种地球化学过程。;龄蔬府冷说笑索胯峙艺荷赞哟指蛋刃扇弗荡兵照涩冶绦铱累袒刷玄晓栋且红壤形成和利用红壤形成和利用;2.生物富集过程; 以上说明,红壤虽然进行着脱硅、盐基淋失和富铁铝化过程,但同时也进行着生物与土壤间物质、能量转化交换和强烈的生物富集,丰富了土壤养分物质来源,促进了土壤肥力发展。红壤就是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二)剖面形态;1随地下水升降氧化还原交替使铁质氧化物的还原和氧化而凝聚淀积而成; 2水分流动:在红色土层内,水分沿裂隙流动使铁、锰还原流失形成红、橙、灰白色条纹斑块而成; 3生物作用: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有机酸使铁锰溶解; 4地质时期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均匀风化作用、不同岩石碎块形成不同颜色。;(三)基本性状与诊断特征;4.红壤呈酸性一强酸性反应,表土与心土pH5.0~5.5,底土pH4.0;红壤交换性铝可达2~6cmol(+)kg-1,约占潜性酸的80%~95%以上;盐基饱和度在40%左右。 5.粘粒SiO2 /AI2O3 为2.0~2.4,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一般可占粘粒总量的80%~85%,赤铁矿5%~10%,少见三水铝石;阳离子交换量不高(15~25cmol(+)kg-1),与氢氧化铁结合的SO4 2-或PO4 3-可达100~150 cmol(+)kg-1,表现对磷的固定较强。;三、红壤的亚类划分及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