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不合理应用研究及建议
中药不合理应用研究及建议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中药对人体造成的损害,除了药物本身的因素外,很多是由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本文对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1 中药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
1.1 神经系统 口唇、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致烦躁不安、牙关紧闭、抽搐、惊厥、语言不清或障碍、嗜睡、意识模糊昏迷。
1.2 循环系统 心悸、胸闷、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心律过快或过慢、传导阻滞、心音低钝或减弱、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电图改变等。
1.3 呼吸系统 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1.4 消化系统 口干、口苦、恶心呕叶、食欲不振、嗳气流涎、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黑便、黄疽、肝区痛疼、肝肿大、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
1.5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可出现尿少、血尿、蛋白尿、尿闭、尿失禁或尿崩症,甚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生殖系统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甚而引起排卵功能障碍或抑制精子生成
1.6 血液系统 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抑制现象,如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过敏性紫癜、再障甚至死亡。
1.7 过敏反应 高烧、寒战、大汗、发抖;或出现过敏性药疹;中药针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为主,如板兰根、穿心莲、双黄连、丹参等。
2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组方的中药方剂被医学实践证明疗效肯定,但是,中药成分多种多样,既有有效成分,也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少,甚至认为没有副作用,可以随意使用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只有合理使用中药,避免禁忌证,才能达到用药目的,否则会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2.1 辨证不当 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若辨证失误,用药就会适得其反。药性的偏胜是中药治疗作用的基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中药用来纠正机体病理之偏,产生治疗作用的重要依据。若运用不当,不合理地使用,如寒者用寒药,无疑于雪上加霜;热者用热药,等于火上加油,增加了药害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人参是补气药,适用于气虚证候,若用于阴虚阳亢内有虚热者,就会出现头晕、心悸、失眠、鼻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便干、食欲减退等所谓人参滥用综合征现象[1]。又如黄连为苦寒之品,可用于实热证细菌感染患者,若应用于虚寒证细菌感染患者,尽管起到抑菌作用,但却可能使患者出现腹胀、纳呆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有时可能出现不加辨证,只依据药名套用病名的选药现象。如在治疗肝炎、关节炎、肾炎时,误认为诸如护肝片、肝炎冲剂、关节炎片、肾灵片、肾炎片之类与病名相同的药物均可选用。
2.2 中药的联用 功效相似药物的合用,特别是几种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有毒成分的增量和蓄积,如大活络丹与天麻丸,二者均含有附子,合用时增加了乌头碱的摄入量,增加了药害反应发生的几率;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二者含有的汞(朱砂)与蛋白质结合,排泄缓慢,多服、久服易引起蓄积中毒而可能导致汞中毒性脊髓病等[2]。功效不同的药物合用,应注意辨证论治和证候禁忌,如治疗风寒湿痹的中成药大活络丹、天麻丸、附桂骨痛颗粒等含有附子、川乌,止咳化痰的中成药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等分别含有川贝、半夏、瓜蒌仁,根据配伍原则,附子、川乌与半夏、川贝、瓜蒌仁属“十八反”,为配伍禁忌。现代实验表明,附子的成分乌头碱有毒性,若与半夏配伍其毒性变得更强,另外半夏也含有毒性成分,相互配伍后具有麻痹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作用。同样,附子伍贝母也能麻痹中枢神经,且贝母中的贝母碱具有抑制呼吸的作用,瓜蒌中的成分可使乌头碱的毒性增强。
3 建议
3.1 加强中医药知识及合理用药的宣传:针对中药用量大、范围广、种类多、群众自己用药多的消费特点,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提倡“中病即止”“是药三分毒”的观点,纠正“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的说法,引导群众对中药有客观、正确的认识,提高群众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警惕,减少药物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3.2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中医药临床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对中药的应用强调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综合考虑年龄、性别、体质等多方面因素,做到合理选方用药,减毒增效。对中成药不可忽视其不良反应,必须全面了解配方组成与适应证,严格掌握好剂量与疗程,防止药物滥用。
3.3 加强中药材的仓储保管 中药材的体积较庞大,而它的性质又不一样,有的怕热,有的怕湿,有的怕燥,有的具有毒性等。因此在储藏保管过程中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