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庸到卓越-德意志大学崛起进程探究.docVIP

从平庸到卓越-德意志大学崛起进程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平庸到卓越-德意志大学崛起进程探究

从平庸到卓越:德意志大学崛起进程探究摘要:大学危机和名族危机孕育了德国大学的改革,使德国大学实现了从平庸到卓越的跨越。在考察德国大学改革和崛起的历史进程基础上揭示了德国大学崛起的主要原因。德国大学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制度的创新使德国大学的性质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向——从教学机构向学术机构的制度转型,由此实现了知识生产力的解放。 关键词:制度创新;德国大学;知识生产力 作者简介:毛金德(1988-),男,广西桂林人,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徐霄扬(1988-),男,江苏连云港人,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广东汕头515063) 中图分类号:G649.1#8195;#8195;#8195;#8195;#8195;文献标识码:A#8195;#8195;#8195;#8195;#8195;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13-02 大学发展历史渊源流长。自1088年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建立开始,大学已经走过了近一千年的历史。1810年,随着柏林大学的创办,德国大学开始崛起,最终在19世纪使世界学术中心从英国转向了德国。德国大学成了当时的世界一流大学,然而,就在德国大学达到顶峰时却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中断了现代化的进程。走过了漫长岁月象牙之塔轰然坍塌。20世纪上半叶,世界学术中心从德国转向了美国。大学兴衰的历史令人回味。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重视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本文将通过对德国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历程考察,进一步揭示德国大学崛起轨迹及深层原因,以期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所启示。 一、大学危机:德国大学改革的缘起 17、18世纪,德国大学和欧洲其他大学一样,处在持续衰退之中。大学甚至面临被废除的危险。从整体上看,大学的表现十分平庸,当时划时代的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仍然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牛顿这些著名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在大学之外取得的。”[1]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历史潮流中,大学甚至逆潮流而动,被认为是反动势力的堡垒。“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2] 到17世纪末,德国启蒙运动的知识界发动了对大学的全面抨击。其多人要求彻底废除大学。“1700年,除奥地利外,德意志各邦共有28所大学,其中许多大学生源不足,难以运转。如海德堡大学1701~1705年每年平均仅招收80名学生,其他20所大学不足300名学生。而在30年战争前,20所大学招收了差不多8000名学生。每所大学当时平均有400名学生,但到1700年每所大学不足290人。这种情况到18世纪中期以后更加恶化,一些大学甚至被迫关闭。”[3]“在18、19世纪之交的二十余年中,德国大学有一半关门停办。”[4]由此可见,无论政治、社会中,还是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上,大学表现均十分平庸,处在社会的边缘,没有重要的贡献。大学存在的合法性收到严重的挑战。 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新的生机。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在启蒙运动的背景下脱颖而出,为德国大学改革拉开了序幕。哈勒大学的建立源于一位遭遇迫害的法学家托马修斯。因在宗教问题上与丹麦皇家牧师发生争执,托马修斯遭到迫害,被迫于1690年离开莱比锡大学,逃到柏林,受到当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欢迎。1692年,国王准许他到哈勒骑士学院给普鲁士的青年贵族讲学。在国王的支持下,托马修斯将骑士学院升格为大学,并与1694获得正式特许状。[5]在大学的两位精神领袖法学家托马修斯和神学家弗兰克的努力下,哈勒大学成为主张学术自由的阵地。1711年,哈勒大学被著名法学家贡德令(N.Gundling)誉为“自由的殿堂”。[6] 继哈勒大学之后,另一所享誉全球的大学——哥廷根大学于1737年正式建立。大学的实际创办者明希豪生把思想宽容和研究自由看做是大学的根本原则,致力于创造一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学术自由大大激发了教授们对学术研究的激情。在哥廷根大学,学术探索活动在自由的气氛中盛极一时。从此,学术研究开始进入教授的角色规范。 但是,这两所大学毕竟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带有强烈时代特征。首先,他们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工具性,不强调知识本身的价值;最受重视的学科是能够经世致用的学科,尽管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地位已大大提高。其次,他们首先是教育机构,基本目标是传授有用知识,培养政府官吏,科学研究尚未成为大学的正式职能。[7]即便如此,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的改革依然为柏林大学的诞生奏响了序曲。 二、民族危机:柏林大学横空出世 1806年10月,耶拿战败,普鲁士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堤尔西特和约》。一贫如洗的普鲁士还得向法国缴纳沉重的战争赔款。德意志陷入空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