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选材训练
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选材训练新课程标准对于第四阶段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加强对学生的选材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指导。
一、选材要力求真实
“真实”就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生活是什么,就要求学生写什么,心里想什么,手上就怎么写;千万不能胡编乱造。只有是真实的材料,它才可能是更加典型、更加新颖、更加感人的材料,也才能更加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为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其中,“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些表示穿着色彩特征的短语无不真实照应了祖母去逝、父亲赋闲在家的家庭悲凉气氛;而“探”“攀”“缩”“倾”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又极为真实而传神地刻画了父亲爬月台时的情形。可以说,读到此处,没有谁不被一个真实而朴素的父亲的行为所感动。假如父亲没有去车站送“我”,假如父亲没有给“我”买橘子,假如“我”没有亲眼目睹父亲的“背影”以及父亲爬月台时的情形,那不管朱自清先生是怎样的文学大家,不管他有何等高妙的技法,闭门造车,都不可能写出如此细致感人的细节。
内容真实是成功写作记叙文的根本保证。一切成功的作品,小到像《背影》这样的精致小品文,大到像《红楼梦》那样的鸿篇巨制,都必须缘源于生活,必须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求学生将生活原封不动地搬到文章里去,应当允许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事情”,我们应当指导、乐见他们对已有的生活素材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提炼、组合、变形,这和闭门造车、胡编乱造是完全不同的。
二、选材要注重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要求所选材料在表现主题思想方面要最具有特征、最有代表性、最有表现力、说服力。选择典型材料是对在选择真实材料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写作的过程中真实的材料可能有许多,到底选择哪些材料来表现主题,这就需要学生以百里挑一的严格态度去遴选材料。一则材料不用则已,一旦用了,就要能获得以一斑而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效果。老舍先生说的“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就强调了选材要注重典型。
比如,同是写吝啬鬼的形象,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严监生,用的是他在临死前还嫌点两根灯草费油而迟迟不肯咽气的细节;而巴尔扎克却是这样描写老葛朗台临终表现的,“……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把十字架抓到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两个材料的典型性在于通过两个人物带有不同历史、民族、阶级特色的个性化细节,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他们视钱财如性命的性格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严监生的举止活脱脱地表明了他不过是一个吝啬、刻薄、保守的中国式封建地主老财,而老葛朗台的行为则显示着他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的贪婪、疯狂和掠夺的个性特征。如果把他们的动作置换一下,就显得不合情理;如果仅仅一般化地描写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总想“把一个钱掰成两半花”,那这样的吝啬鬼形象在每个社会都俯拾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样的材料就缺乏个性,也不会获得典型性材料所具有的感染力。
三、选材要新颖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同样,简单地使用人家用过的材料只能倒别人的胃口。许多教师在批阅作文时都有这样的经历,同一个题目,一些学生写的却是相似的内容,有的甚至是多年前就已经见过的材料,这些陈旧而雷同的材料只会造成老师的视觉疲劳,要得高分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写父亲的勤劳,一些学生可能会写父亲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这样的父亲确实勤劳。而当代作家李森祥在《台阶》中却另辟蹊径,通过写父亲洗脚来表现父亲勤劳的美德:“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在文中,作者反其道而行之,不写父亲如何辛勤劳作,而是写父亲享受洗脚的过程,不能不说在“新”字上铆足了功夫。
要做到材料“新颖”,就要鼓励、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力求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的材料,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新的角度。朱自清先生能从臃肿颓唐的“背影”中发现父爱,不能不令人称奇;李森祥能从父亲的洗脚中体味出父亲勤劳的美德,不能不令人佩服。
四、材料要注意详略
注意详略是运用材料的问题,说到底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