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1 病原学? 
  人肠道病毒主要有脊髓灰质类病毒(PV,3个血清型)、柯萨奇A病毒(CVA,23个血清型)、柯萨奇B病毒(CVB,6个血清型)、埃可病毒(EV,28个血清型)、其它肠道病毒(ENV,4个血清型)、68~71型。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Cox A组的16、4、5、7、9、10型,Cox B组的2、5、13型以及EV 71型、最常见为Cox A 16及EV 71型。? 
  肠道病毒EV 71型是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的,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具有7 408个核苷酸的单股正链RNA,仅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含2 19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根据病毒核蛋白VP1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分为A、B、C 3个基因型,其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及C1、C2、C3、C4亚型。? 
  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在4 ℃可存活1年,在-20 ℃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50℃可被迅速灭活,对紫外线、干燥、化学消毒剂敏感,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均可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灭活。?? 
  2 国内外发病情况?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该病在英国流行时被命名为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 71型在1969年由美国首次确认,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流行。日本1963年在东京首次发现手足口病,至1988年共发生6次全国性大流行,其中1982年的大流行报告14万余病例;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发生EV 71流行,有750 人发病,其中149人发生瘫痪,死亡44人;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爆发;20世纪90年代后期,EV 71开始在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EV 71流行,4―8月共报告2 628例,死亡29例;澳大利亚(1972―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新加坡(1997―1998年)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2000年)等地先后出现了由EV 71B3和B4等亚型引起的爆发流行,发生病例数万至数十万例,其中B3亚型为东南亚地区的流行株。? 
  我国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广东、福建等10多个省市都有报道;1983年在天津发生Cox A16流行。报告7 000多例,其中幼托儿童发病率达19.34‰,是我国首次报告的较大规模流行,1986年在天津再次发生Cox A16流行;1987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病人中分离出EV 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病人中分离出2株EV 71病毒;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共报告129 106例,死亡78例,从死亡病例中分离的18株毒株,有l7株为C2亚型,仅1株为B型;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爆发,患儿1 698例,3例合并爆发心肌炎死亡;2000年上海市发生一起幼托机构的手足口病爆发,采集25例病例粪便,分离到13株EV71型病毒;2005年,浙江省疾控中心采集9例手足口病患者5份粪便标本、5份咽拭子和4份疱疹液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检出阳性标本粪便2份、咽拭子4份、疱疹液3份,均为肠道EV71病毒C4亚型。?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 637例,死亡6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83 344例,死亡17例,仅山东省就报告病例39 606例,北京、上海等地也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5例患病儿童陆续死亡,3月31日,上报安徽省卫生厅,期间患者数量持续增加。4月13日,卫生部专家组抵达阜阳。4月23日,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确定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截至5月2日,已报告了病例数3 736余例,死亡22例,主要是儿童。 ? 
  本市2005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报告管理,发病特点主要有:手足口病例有上升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季节,5―7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60.04%。发病主要以城乡接合地区为主,浦东新区、徐汇区、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