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古医籍对中风病论述
探析古医籍对中风病论述中风之名首见于《内经》,而后历代医家文献对本病的论述颇详,诸方书将其列为首论,以其为人之大病,动关生死。在《内经》、《金匮要略》、《医方类聚》、《丹溪心法》等著作中都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脉证方药及后遗症的治疗都有很详细完整的论述,卷帙繁多,内容丰富为后人论治中风起到了奠基作用,被后世广泛应用,现就个人心得试论述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综观历代医论,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很全面,或正气不足,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劳损而发病。?
1.1 虚损所致 《太平圣惠方#8226;卷第二十》曰“夫脏腑久虚,气血衰弱,腠理开泄,阴阳不和,真气散失,荣卫虚竭,邪气毒风,从外而入,伤于经络,固名卒中风也”。《新编妇人良方补遗大全#8226;卷之三》曰“夫中风者,虚风中于人也”。《医学指迷》云“人必先虚,而后风入之。气虚之人,腠理不密,故外风易袭;血虚之人,肝木不平,故内风易作。盖虚之所在,邪必凑之,腑虚则中腑,脏虚则中脏,血脉虚则中血脉。”《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乘窍”。都说明了劳损正气不足经络空虚使风邪入中。?
1.2 饮食所致 《内经#8226;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云“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丹溪心法#8226;中风》云“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临证指南医案#8226;中风》云“风木过动,中土受伐……饮食变痰……痰火阻窍,神志不清”。说明了饮食不节,脾失健运,酿湿生痰阻络蒙窍而发中风。?
1.3 情志所致 《内经#8226;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医方类聚#8226;卷十三》云“夫中风……喜怒过伤,饮食无度,嗜欲恣情……风邪之气中于人也”。《素问玄机原病式#8226;火类》曰“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说明了五志过极生风动火,气热郁逆蒙闭清窍而发本病。?
按:中风之病向来是东垣主虚,河间主火,丹溪主痰,似乎各异,皆为内伤。诸家之说皆本于《内经》之旨,其诱因不外乎六淫、七情、饮食所伤。?
2 详辨中风、细审经络脏腑?
中风一病当首辨明中经络或中脏腑以别轻重,辨闭证、脱证以施治救疗,此乃历代医家共识。?
2.1 对中风先兆的认识 《内经》早有认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8226;中风论第一》云“凡人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诸证辨疑》云“或指节不时麻木,或手足间酸疼,或头眩,眼吊或虚跳,痹于半身或周身,有如虫行,此中风之兆也。”?
2.2 对中脏腑的认识 《方氏家藏方》曰“凡觉手足痹,或麻或痛,良久乃已,此将中腑之侯。凡觉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麻,此中脏之侯。”《杂病广要#8226;中风》云“口眼歪斜,络病也,其邪浅易治。手足不遂,身体中痛,经病也,邪差深矣,故多从倒仆之后见之。卒中昏厥,语言错乱,腑病也其邪为尤深矣……唇缓失音,耳聋目瞀。遗尿声鼾等症,则为中脏,病之最深者也。”《冯氏锦囊秘录#8226;卷八》“洁古云:中腑多着四肢,中脏多滞九窍。东垣云: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中血脉则口眼?邪。”?
2.3 对闭证脱证的认识 《证治汇补#8226;卷一》凡卒仆暴厥,须分闭脱;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即是闭证,其病易治;如口开鼾睡,小便自遗,即是脱证,其病难治。”《冷庐医话#8226;卷三》云“中风最宜辨闭脱二证,闭证口噤目张,两手握固,痰气壅塞,语言謇涩……;脱证口张目合,手撒遗尿,身僵神昏”。?
3 关于治疗的方法?
《医宗必读#8226;卷六》“凡中风昏倒,先须顺气,然后治风,用竹沥、姜汁调苏合香丸,如口噤,抉开灌之,如抉不开,急用牙皂、生半夏、细辛为细末,吹入鼻内……闭证用苏合香丸,或三生饮之类开之;若口开心绝,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声如鼾肺绝,即脱证,宜大剂理中汤灌之,及灸脐下。”《景岳全书#8226;卷之十一》“凡治卒倒昏沉等症,若无痰气阻塞,必须大剂参附峻补元气,以先其急;随用地黄、当归、甘杞之类填补真阴,以培其本。”《华氏中藏经#8226;第三十九》云“人病中风偏枯……在上则吐之,在中则泻之,在下则补之,在外则发之,在内则温之、按之、烫之也”。?
按:对中风的治疗,首当急救,开闭固脱,溯源治本。古人创立了镇肝熄风,清热涤痰,化瘀开窍为第一要法,用于治疗的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解语丹,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等经典方剂沿用至今,获效非浅。?
4 对中风病防护的认识?
对中风病的预防,古人早有认识。《证治汇补#8226;中风》曰“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除提出预防外,还强调应用药物防治,并结合针刺、气功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