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在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重度吸收种植修复应用.docVIP

锥形束CT在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重度吸收种植修复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锥形束CT在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重度吸收种植修复应用【摘要】目的:锥形束CT用于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重度吸收的患者,种植术前进行评估和设计。方法:5例下颌磨牙牙槽骨区重度吸收,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病例。术前进行锥形束CT扫描,测量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利用种植软件,根据测量结果制作手术模板。使种植体向颊侧或舌侧倾斜一定角度避开下颌神经管,且达到有效种植长度。共植入10mm种植体9个,3个月后行冠修复。结果:8个种植体向颊侧倾斜,1个向舌侧倾斜。其中5个行单冠修复,4个行固定桥修复。1年后复诊,种植体均获得成功。结论: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重度吸收的病例,在种植义齿修复时,利用锥形束CT术前设计,制作手术模板,可使种植体向颊侧或舌侧倾斜一定角度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达到种植体的有效高度。是一种微创,有效地种植方法。 【关键词】牙种植;萎缩下颌骨;锥形束CT 【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12-02 种植区域的局部条件是能否选择种植义齿修复的必要保证,下颌磨牙常因龋病或牙周病较早缺失,许多患者存在骨量不足的问题[1]。合理的术前设计是取得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2]。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术前确定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及走形,制作手术模板,使种植体向颊、舌侧倾斜一定角度以避开下颌神经管的种植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5例要求种植义齿修复的下颌磨牙缺失且牙槽骨高度不足的患者。年龄35-55周岁,男性3例,女性2例。共植入9个种植体。 1.2 术前模板的制作:术前制作定位模板,在拟种植位点用小号打孔钻定点,孔内填塞烧软的牙胶尖。将定位板戴入口腔后行锥形束CT检查。利用simplant软件重建下颌骨的三维图像,准确测量含标记点横断面内下颌神经管距牙槽嵴顶及颊侧骨板、舌侧骨板的距离。根据下颌神经管的位置,用simplant软件模拟种植体植入的方向和倾斜的角度。将模拟植入的下颌骨横断面图像打印出来,沿模拟种植体的角度和方向用裂钻制备出与种植钻直径相当的孔,模板制作完成以备手术使用。 2.结果 本组病例中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均小于6mm,共植入9个种植体(noble种植系统,长度:10mm,直径:4mm)。8个种植体向颊侧倾斜,1个向舌侧倾斜.近、远中角度与牙长轴保持一致。术后均无下唇皮肤麻木等症状。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进行冠修复,9个种植体中5个行单冠修复,4个行固定桥修复。术后一年复查,5个单冠均无临床动度,牙龈未见充血、肿胀。种植体下端未见X线透射区,骨吸收小于2mm。 3.讨论 下颌磨牙常因龋病和牙周病导致较早缺失,临床上40%-50%的病例均存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问题[4],由于下颌神经管的存在,使种植修复受到限制,术前需行牙槽骨增高术、牵张成骨术、下牙槽神经游离术等前期手术来提高种植部位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以提高手术成功率[3]。但由于程序复杂、创伤较大,许多患者放弃种植修复的选择。 锥形束CT通过连续的颌骨横断面图像显示颌骨的外形、高度及宽度,可以观察并准确测量拟种植部位的重要解剖结构[5],如下颌神经管。通过对下颌骨的三维测量:下颌神经管从下颌孔开始到第二磨牙区紧贴舌侧骨板前行,从第一磨牙开始逐渐向颊侧移动。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区距舌侧骨板平均4.97mm,第一磨牙区距颊侧骨板平均5.73mm,第二磨牙区据颊侧骨板平均7.18mm。下颌神经管距离颊侧或舌侧的宽度4.8mm,其颊侧或舌侧的骨组织内就可植入直径为4.1mm的种植体[6]。本组病例中,下颌骨牙槽基部骨质吸收较少,种植体植入时倾斜一定角度,保持应有的植体长度且避免损伤下颌神经管。通过与使用模板相结合,在对颌骨形态、密度、重要解剖结构的精确测量的基础上,指导种植钉植入的方向,角度及深度,最终配合修复的需要。这种手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牙槽骨的骨量,步骤简单,减少了操作误差,创伤小。使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重度吸收的患者易于接受种植义齿修复。 参考文献 [1] Wanschitz F,Birkfellner W,Watzinger F,et al.Evaluation of accuracy of computer-aided intraoperative positioning of endosseous oral implants in the edentulous mandible.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2,13(1):59-64. [2] 杨连平,李彦生,张练平.应用CAD/CAM技术进行个性化下颌骨重建.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2(2):65-69. [3] 陈光,孙振宇,张明睿.螺旋CT三维成像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